[实用新型]一种LED芯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68207.3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6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明;许水珍;倪绿军;陈建;杨功寿;王琦;张国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33/38 | 分类号: | H01L33/38;H01L33/44;H01L33/00;H01L27/15 |
代理公司: | 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2 | 代理人: | 邓燕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芯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芯片结构,本实用新型的LED芯片结构包括衬底和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与衬底连接,还包括钝化层和欧姆接触层,发光单元与衬底连接处设有金属层,钝化层围设于发光单元四周、且钝化层与金属层连接,欧姆接触层包设于钝化层、且欧姆接触层与发光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芯片结构,设计合理,在巨量转移过程中,无需识别LED芯片的电极,减小对位难度,方便转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芯片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以其体积小、功率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以及主动发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及显示等技术领域。微型LED,又称微LED、mLED或μLED,是一种新型的平面显示技术,微型LED显示器具备单独像素元件的LED阵列,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液晶显示器相比,微型LED显示器具备更好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低的能耗。
由于微型LED是以芯片的形式单独被制造出来,因此,在制作显示器件的过程中,需要将巨量的微型LED芯片转移到基板上。目前,微型LED芯片的巨量转移方式主要包括单颗取放转移、流体组装、液体表面自组装、静电自组装、激光转印以及滚轮转印等,鉴于微型LED芯片的尺寸比较小,组装过程中实现转移已经不易,再考虑到微型LED芯片电极对位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巨量转移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芯片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芯片结构,设计合理,方便转移。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芯片结构,包括衬底和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与衬底连接,还包括钝化层和欧姆接触层,发光单元与衬底连接处设有金属层,钝化层围设于发光单元四周、且钝化层与金属层连接,欧姆接触层包设于钝化层、且欧姆接触层与发光单元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发光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LED外延层、键合层和缓冲层,LED外延层与金属层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衬底由可刻蚀材料制成。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衬底由硅制成。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键合层由NiAu制成,键合层最外层设有Au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LED芯片结构包括衬底和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与衬底连接,还包括钝化层和欧姆接触层,发光单元与衬底连接处设有金属层,钝化层围设于发光单元四周、且钝化层与金属层连接,欧姆接触层包设于钝化层、且欧姆接触层与发光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芯片结构,设计合理,欧姆接触层包设于外侧,在巨量转移过程中无需识别LED芯片的电极,可减小对位难度,方便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ED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延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移除蓝宝石衬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植入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移除目标衬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转移至目标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移除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移除蜡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未经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8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感应双屏POS收银机
- 下一篇:用于证件照拍摄的背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