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底盘车架的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8215.9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2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群;刘一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B65D81/05;B65D85/68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3 | 代理人: | 蔡阳林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底盘 车架 支撑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底盘车架的支撑架,其结构包括支撑底座、支撑脚、支撑直杆、伸缩支撑装置和横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了支撑直杆内设置了伸缩支撑装置,伸缩支撑装置内设置有四个支支撑杆,且其中一个支撑杆前端连接有一手轮,在使用时,只需通过旋转手轮,手轮通过支撑杆旋转螺杆,通过螺栓与套管之间的螺纹配合,两个支撑杆的伸缩进行控制,且套管和丝杆分别通过连杆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进行连接,进而通过旋转手轮实现同时对四个支撑杆的伸缩进行控制,达到了增加对支撑杆伸缩的控制速度,即增加了车架的装卸速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底盘车架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在对车架进行运转时需要通过支撑架对车架进行支撑,方便车架进行运转。
现有的支撑架通过在支撑前后两侧锁固支撑螺栓对车架进行支撑,为增加运输效率,支撑架需要竖直支撑多个车架,在对车架放置到支撑架上时,需要将顶部的螺栓进行拧进支撑架内,避免影响车架的放置,依次将螺栓进出拧出对车架进行支撑,且一个车架需要通过四个支撑螺栓进行支撑,使其在装卸时,对螺丝的旋转操作繁琐,装卸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汽车底盘车架的支撑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一个车架需要通过四个支撑螺栓进行支撑,使其在装卸时,对螺丝的旋转操作繁琐,装卸速度慢的问题,达到了增加对支撑杆伸缩的控制速度,即增加了车架的装卸速度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汽车底盘车架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脚、支撑直杆、伸缩支撑装置、横杆和汽车底盘,所述支撑底座底端焊接有四个支撑脚,所述支撑底座顶端焊接有四个支撑直杆,且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支撑直杆相互焊接,所述伸缩支撑装置设置有四个,所述汽车底盘放置在伸缩支撑装置顶端,所述伸缩支撑装置前后两端分别与四个支撑直杆相互焊接,所述伸缩支撑装置由第一外框、滑槽、第一支撑杆、手轮、螺杆、套管、第二支撑杆、第二外框、连杆、支管、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轴承组成,所述第一外框左侧和第二外框右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外框前端的通孔进行伸入与螺杆相互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前端与手轮相互插接,所述螺杆后端伸入至套管内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前端贯穿第一外框后端与套管相互焊接,所述套管和螺杆左端均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左端伸入至第二外框内,且分别与支管和第三支撑杆相互焊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伸入至支管内,所述第四支撑杆前端贯穿第二外框与支管相互焊接,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前后两端分别与支撑直杆相互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连杆外径0.2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外侧均焊接有一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手轮外侧套接有一层橡胶垫,且该橡胶垫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外侧套接有一轴承,且该轴承左端与连杆连接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和螺杆的长度均为十厘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未经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82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管加工设备的加工控制系统
- 下一篇:人工智能物联网处理流体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