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控压力的闭孔温度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76430.5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7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程跃;洪一生;庄志;鲍晋珍;匡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12 | 分类号: | G01N25/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9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压力 温度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控压力的闭孔温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上部,中部,下部三个组成部分;中部包含中间绝缘槽,金属槽,金属电极和金属弹簧,中部绝缘槽内部开有圆柱凹槽供金属槽嵌入装配,金属槽开有圆柱凹槽供金属电极嵌入装配,同时弹簧以相同方式嵌入金属电极内的凹槽装配;下部为金属底座,下部底座开有三个螺纹孔,与中部和上部的通孔一一对应,通过长螺栓拧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能够对隔膜所受压力进行控制,并且能够调节隔膜所处压力状态的闭孔温度测试装置,用以解决用交流阻抗法获取隔膜闭孔温度时测试结果一致性不好及不同压力状态下隔膜闭孔温度无法表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控压力的闭孔温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现在已经成为电动力汽车,无人机,消费类电子设备等产品首选的能源提供者。作为电池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性能指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子设备使用者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在电池的三大组成部分中,正负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使用容量表现,而隔膜则对电池的安全性能的表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隔膜安全性能的进行表征和测试,是将隔膜产品应用到电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现有锂离子电池隔膜大多采用PE,PP材料,将这种材料制备成多孔隔膜后具备的热闭孔效应是该类隔膜产品具有的重要的安全性能指标之一。热闭孔效应是指隔膜在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后,隔膜微孔收缩阻隔锂离子传导,使得电池内部正负极间不再发生反应,进而阻止电池热失控进一步恶化。闭孔温度是判断一种隔膜是否具有合适的热闭孔效应的标准,因此对闭孔温度进行准确的测试和表征对于电池隔膜安全性能表征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目前仍没有通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各方测试也很难进行统一的衡量。
TMA,DSC分析能够获取隔膜的机械性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隔膜的熔点,能够给出闭孔温度的大致范围,但无法准确测量出闭孔温度值。通过交流阻抗测试隔膜电阻率,获取随着温度升高隔膜电阻率突跃的温度点作为闭孔温度的方法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测试的装置不同,测试出的结果也各有差异。现有的闭孔温度测试方法中,没有对隔膜所受的压力进行控制,自由状态下隔膜热收缩较大,对测试结果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测试一致性较差;也没有对隔膜处于不同压力状态下的热闭孔效应进行表征,而在隔膜装入电池后,根据电池类型的不同,其所处的压力状态也不尽相同。对测试设备进行有效的压力控制,一是能够提升隔膜闭孔温度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二是能够对不同压力状态下的隔膜闭孔温度进行表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控压力的闭孔温度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调控压力的闭孔温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上部,中部,下部三个组成部分;中部包含中间绝缘槽,金属槽,第一金属电极和金属弹簧,中部绝缘槽内部开有圆柱凹槽供金属槽嵌入装配,金属槽开有圆柱凹槽供金属电极嵌入装配,同时弹簧以相同方式嵌入第一金属电极内的凹槽装配;下部为金属底座,下部底座开有三个螺纹孔,与中部和上部的通孔一一对应,通过长螺栓拧紧连接。
装置上部包含绝缘隔板和第二金属电极,上部绝缘隔板和第二金属电极通过内部圆柱孔和圆柱台过盈配合方式压紧到一起,再通过三个通孔与中部的通孔及底座上的螺纹孔对应,用螺栓拧紧连接。
绝缘隔板上开有的第六通孔,第七通孔,第八通孔中间绝缘槽上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以及金属底座上的螺纹孔配合,借助螺栓实现压紧效果。隔板中心的第九通孔让第二金属电极上的第二凸台能够通过,从而与隔膜直接接触,形成用于电化学测试电池系统通路。
第二金属电极主要作为阻塞电池的另一端电极,第二金属电极上端中心处开有细槽用于放置热电偶测量隔膜温度;金属电极上的第十通孔,第十一通孔,第十二通孔用于与其他零件上的同位置通孔以及底座上的螺纹孔配合,通过螺栓拧紧装配;位于边缘的第三挡块与其他挡块相配合,实现装置装配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6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