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频车防控溜车抓手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5762.5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2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高苗;赵延新;杨永强;田黎明;陈小双;胡伟峰;李明宇;齐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08 | 分类号: | B61K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0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频车防控溜车 抓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频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频车防控溜车抓手,包括电频车壳体和卡块,所述电频车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安装在工作杆的末端,并且工作杆的内部开设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左端和竖杆相连接,所述竖杆安装在工作壳的内壁上,所述卡块固定在工作壳下端的左侧,所述功能筒固定在工作杆的下端,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气缸的下端。该电频车防控溜车抓手,设计了具有定位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不方便操作的问题,设计了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使用环境局限的问题,同时设计了具有加固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频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频车防控溜车抓手。
背景技术
电频车是轨道交通运输工具中的一种,通过将电频车安装在特定轨道上,使电频车在指定轨道方向上进行运动,实现电频车对物资的运输和转移,推动了生产。
随着电频车的使用,传统电频车在防控溜车时,通常使用铁链对电频车进行定位,过程中需要对铁链和地面进行固定,同时需要对铁链和电频车进行固定,过程较为麻烦,同时在对不同高度电频车进行固定时,无法对铁链长度进行调整,同时不具备防护功能,长时间使用铁链受力绷断可能对周围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频车在防控溜车时存在着不方便操作,使用环境局限和防护效果差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电频车防控溜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频车防控溜车抓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方便操作,使用环境局限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频车防控溜车抓手,包括电频车壳体和卡块,所述电频车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安装在工作杆的末端,并且工作杆的内部开设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左端和竖杆相连接,并且连接杆安装在工作壳的右侧,所述竖杆安装在工作壳的内壁上,且竖杆安装在链条内侧的两端,并且链条内侧中部安装有控制杆,同时控制杆安装在工作壳的上端,所述卡块固定在工作壳下端的左侧,且工作壳下端的右侧固定有功能杆,并且功能杆安装在功能筒的内部,所述功能筒固定在工作杆的下端,且工作杆的外壁上固定有条形钢板,并且工作杆的上端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气缸的下端,且气缸的上端安装有第三轴承,并且第三轴承安装在电频车壳体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电频车壳体通过第一轴承和工作杆组成转动连接,且工作杆关于电频车壳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工作槽和连接杆为螺纹连接,且连接杆上设置的锥齿轮和竖杆上设置的锥齿轮为啮合连接,并且竖杆通过链条和控制杆组成链传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块垂直分布在工作壳的下端,且卡块纵截面的形状为直角梯形,并且工作壳的下端水平分布有功能杆。
优选的,所述功能杆和功能筒和滑动连接,且功能筒水平分布在工作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气缸通过第三轴承和电频车壳体组成转动连接,且气缸通过第二轴承和条形钢板组成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频车防控溜车抓手,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设计了具有定位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不方便操作的问题,设计了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使用环境局限的问题,同时设计了具有加固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1.通过对气动阀进行控制,实现对装置上气缸的控制,进一步通过气缸带动工作杆通过第一轴承关于电频车壳体进行转动,实现对装置上卡块和电频车壳体下方轨道进行卡合,从而实现电频车壳体位置的固定,解决了传统装置不方便操作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5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