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波段的TR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51671.4 | 申请日: | 2019-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1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何备;覃超;田文跃;陈佑鑫;陈虹宇;岳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李玉兴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段 tr 组件 | ||
1.一种L波段的TR组件,包括功分器接口、数控移相衰减模块、收发开关、控制电路、接收支路、发送支路和环形器;定义环形器的3个端口分别为端口1、端口2和端口3,其单向传输特性为从端口1到端口2、从端口2到端口3、从端口3到端口1是导通的,环形器的端口1连接阵列天线,环形器的端口2连接接收支路,环形器的端口3连接发送支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移相衰减配码分配和T/R收发切换驱动,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数控移相衰减模块和收发开关;收发开关的一端接发送支路和接收支路,另一端通过数控移相衰减模块后接功分器接口;所述接收支路包括限幅器、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一混频器和本振1,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接环形器的端口2,限幅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低噪声放大器和第二低噪声放大器后接第一混频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混频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本振1,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接收发开关;所述发送支路包括末级功率放大器、驱动放大器、第二混频器和本振2,第二混频器的一个输入端接收发开关,第二混频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本振2,第二混频器的输出依次通过驱动放大器和末级功率放大器接环形器的端口3;所述本振1产生的本振频率用于将L波段的频率下变频到中频,本振2产生的本振频率用于将中频上变频到L波段的频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幅器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为限幅器的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感L1的连接点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一电感L1与第四电容C4的连接点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为限幅器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波段的TR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为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波段的TR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为PIN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16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