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柱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46351.X | 申请日: | 2019-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8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张辉;雷德荣;姚金杭;谢斌;陈瑞祥;郭长永;巴克·海肉拉;迪力夏提·吐尔逊;李未蓝;蒋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38;F04B4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文惠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结构 | ||
1.一种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10),所述外管(10)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1),以使油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11)进入所述外管(10)内;
第一驱动机构(2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设置在所述外管(10)的一端;
第二驱动机构(3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外管(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用于举升所述外管(10)内的原油;
连接杆(40),所述连接杆(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管(10)内,所述连接杆(40)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的驱动部连接,所述连接杆(40)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的驱动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的驱动部通过所述连接杆(40)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的驱动部运动;
油气分离结构(50),设置在所述外管(10)内,以通过所述油气分离结构(50)对所述外管(10)内的油气进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结构(50)包括:
中心管(51),设置在所述外管(10)内,所述中心管(51)与所述外管(10)具有分离间隙,所述连接杆(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中心管(51)内;
螺旋结构(52),设置在所述中心管(51)上,以使由所述第一连通孔(11)进入所述分离间隙内的油气在所述螺旋结构(52)的作用下进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51)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511),以使分离出的原油经所述第二连通孔(511)流入所述中心管(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孔(511)设置在所述中心管(51)靠近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0)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孔(5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511)间隔设置在所述中心管(51)的管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11)设置在所述外管(10)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11)间隔设置在所述外管(10)的管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结构还包括:
第一外管接头(60),套设在所述中心管(51)上,所述外管(1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管接头(60)上;
第二外管接头(70),套设在所述中心管(51)上,所述第二外管接头(70)与所述第一外管接头(60)间隔设置,所述外管(1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外管接头(70)上,以通过所述第一外管接头(60)和所述第二外管接头(70)对所述外管(10)进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接头(6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外管接头(7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以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对所述外管(10)进行抵接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结构还包括:
第一中心管接头(80),设置在所述中心管(51)的端部,以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通过所述第一中心管接头(80)与所述中心管(5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63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结霜的玻璃幕墙
- 下一篇:箱体倒装浇注的注塑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