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45558.5 | 申请日: | 2019-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5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姜盛坤;袁野;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机器人爬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包括标准爬架和拐角爬架,标准爬架包括第一框架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的多个第一承载板;拐角爬架包括第二框架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的多个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板面;所述拐角爬架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标准爬架,每一所述第二承载板与对应地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在墙体的拐弯处两个标准爬架通过拐角爬架连接在一起,可以增强爬架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而且仅需要在墙体的拐角处设置拐角爬架并与两侧的标准爬架连接即可,拼接比较方便快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机器人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外墙面作业,目前建筑行业均有工人施工完成。传统的脚手架施工无有效防护措施,很容易发生危险事故。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逐渐不愿意前往工地一线从事施工作业,而且人工成本也在不断攀高,建筑行业面临着招工难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发明了人工爬架,人工爬架是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沿着建筑物外墙面垂向上升或者下降,从工序上,其免除了脚手架拆装,一次完成,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和影响。工人站立在爬架底板上,即可完成外墙面作业。
在新环境下,外墙面作业机器人需要具备多种类型工作能力,包括墙面打磨、墙面腻子涂覆、墙面腻子打磨、墙面喷漆等不同作业能力。随着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建筑作业势在必行。外墙面作业机器人,因为其自身重量大、搬运不方便等对爬架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但是现有的墙体拐角处的相邻两个墙面的爬架是两个分体的爬架,一般通过铁丝绑扎进行临时固定,导致墙体外侧的爬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低,无法适应外墙作业机器人的作业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其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使用时拼接比较方便快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包括:
标准爬架,其包括第一框架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的多个第一承载板;
拐角爬架,其包括第二框架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的多个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板面;
所述拐角爬架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标准爬架,每一所述第二承载板与一个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钢结构和第一竖直构件,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第一钢结构上,内侧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构件上;
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钢结构和第二竖直构件,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第二钢结构上,内侧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构件上。
作为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通过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紧固件固连。
作为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标准爬架及所述拐角爬架上均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承载机器人的运动板面沿竖直方向运动。
作为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丝杠升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55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内墙乳胶漆涂料的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化工用盐酸废水含量检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