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机车用双排多滚轮式模块化受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0061.6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6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肖嵩;罗远培;叶智宗;孟举;李玉航;童梦园;吴广宁;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9 | 分类号: | B60L5/39;H01R39/6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机车 用双排多滚 轮式 模块化 装置 | ||
一种电力机车用双排多滚轮式模块化受流装置,绝缘底座上环布设有两排金属滚轮,每个滚轮按以下方式设置:分别套装有压缩弹簧的两个绝缘立柱固定在绝缘底座上,绝缘块套装在绝缘立柱上,且位于压缩弹簧上方,滚轮的金属外壳经两个绝缘轴承安装在金属轴上,金属轴固定在上述两个绝缘块上,环形受流电刷外表面与滚轮金属外壳接触受流,内表面固定在金属轴上,所有金属轴经电缆连接在一起后对车载用电设备供电,两个纯碳滑板分别经四个以上弹簧固定在绝缘底座上。本装置具有能有效降低受流装置与刚性接触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噪声,能适应机车牵引功率需求变化,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散热性能和贴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轨交通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城轨电力机车用于与刚性接触轨配套使用的多滚轮式受流器。
背景技术
根据轨道列车获取电流方式的不同,轨道交通供电方式主要分为刚性接触轨供电和柔性接触网供电。其中刚性接触轨供电方式具有所占空间较铺设接触网少、受流质量稳定、后期维护量相对较少、景观性好等优点,得到城轨交通领域的青睐。受流器安装在列车转向架侧面,从铁轨旁安置的接触轨获取电能。目前国内传统刚性轨受流系统,通常采用受流靴取电方式,其中靴臂板与接触轨表面接触摩擦受流,为使这种受流方式受流器和接触轨能够稳定接触,受流器由弹簧支撑将受流碳滑块压紧在刚性接触轨上,但碳滑块与轨道间的压力不可调。由于通常城轨交通采用分段式供电,因此接触轨存在轨缝,受流靴在经过接触轨轨缝时,由于轨道表面不平整而容易对受流碳滑块造成机械冲击,因此受流碳滑块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极易损耗,因此需要时常更换,维护成本较高。而且传统的靴臂板与接触轨表面滑动摩擦接触受流,因其是单体碳滑块结构,当碳滑板与接触轨因震动或其他因素产生瞬间分离时,会导致拉弧、放电现象,加速了受流碳滑块的损耗。为了降低受流器和第三轨的维护成本,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从碳滑块的材料入手,研究新型的导电和耐磨材料来代替现有的碳滑块材料,虽然已经有多家公司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样品,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受流器及电力机车”(CN201720683756.X):支架上的集电底座上铰接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滚轮,它通过滚轮接触受流,将原有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滚轮可与第三轨轨面高度贴合,可有效解决偏磨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滚动电车弓触头”(CN01272312.6):主要由滚轮、滚轮座、水银盒、导电轮配合构成;滚轮的轴部静配合安装软金属及侧轮;滚轮在弹簧作用下与电源线均衡接触,具有磨损小,寿命长等特点。
上述二者均采用滚轮接触受电,仅在降低受流装置与刚性接触轨的偏磨方面和摩擦噪声方面,以及适应轨道机车牵引动率需求变化方面均有待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受流装置与刚性接触轨摩擦力以及摩擦噪声,能适应轨道机车牵引功率需求变化的一种新型电力机车用双排多滚轮式模块化受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电力机车用双排多滚轮式模块化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底座的长方形底板上沿其长边方向均布设置有具有用作与接触轨底面滚动接触受电的两排金属滚轮,每排具有多个金属滚轮,每个金属滚轮按以下方式设置:两个绝缘立柱沿上述长方形底板的宽边方向固定在绝缘底座的底板上,两个绝缘块分别经其上的孔活动地套装在一个绝缘立柱上,且绝缘块下方的绝缘立柱位置上套装有压缩弹簧,金属滚轮由圆筒形的滚轮金属外壳经位于其轴心线通孔内腔前、后端位置的两个绝缘轴承安装在金属轴上,且环形的受流电刷外表面与滚轮金属外壳内腔内壁面接触受流,该受流电刷内表面固定在该金属轴上,所有金属滚轮的金属轴经导线或电缆连接在一起后,对电力机车车载设备供电;绝缘底座的长方形底板的两个宽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作与接触轨接触而起润滑作用的纯碳滑板,每个纯碳滑板经四个以上弹簧固定在绝缘底座的底板上。
所述两个纯碳滑板的形状对称,且两个纯碳滑板均有呈弧形的外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0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术后肿瘤标本病患家属查看盒
- 下一篇:一种可书写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