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铁车厢顶面玻璃钢制装饰板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8657.2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1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徐京生;徐瑞;郭厚美;翟树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恒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8 | 分类号: | B61D17/18;B61D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厢 玻璃 钢制 装饰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铁车厢顶面玻璃钢制装饰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连接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并排布置,第一板体顶面靠近第二板体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卡槽,第二板体顶面靠近第一板体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卡槽,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上方且其底面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顶面贴合,第一连接板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一卡条卡接在第一卡槽内并与第一卡槽滑动配合,第二卡条卡接在第二卡槽内并与第二卡槽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共同实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处的固定,保证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连接牢固可靠,减少检修频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车厢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铁车厢顶面玻璃钢制装饰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也发展迅速,高铁成为现今社会主要的长距离载人运输交通工具,因此高铁车厢顶面装饰板的牢固性非常的重要,现有技术中,高铁车厢顶面装饰板之间仅仅是插接,连接不牢固,需要检修频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铁车厢顶面玻璃钢制装饰板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铁车厢顶面玻璃钢制装饰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连接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并排布置,第一板体顶面靠近第二板体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卡槽,第二板体顶面靠近第一板体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卡槽,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上方且其底面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顶面贴合,第一连接板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一卡条卡接在第一卡槽内并与第一卡槽滑动配合,第二卡条卡接在第二卡槽内并与第二卡槽滑动配合。
优选的,第一卡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均具有矩形截面且第一槽段的矩形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槽段的矩形截面面积,第二槽段截面矩形四角位置均设有倒角;第一卡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条段、第二条段,第一条段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并且第一条段卡接在第一槽段内,第二条段与第二槽段相适配并卡接在第二槽段内。
优选的,第二卡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槽段、第四槽段,第三槽段、第四槽段均具有矩形截面且第三槽段的矩形截面面积小于第四槽段的矩形截面面积,第四槽段截面矩形四角位置均设有倒角;第二卡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条段、第四条段,第三条段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并且第三条段卡接在第三槽段内,第四条段与第四槽段相适配并卡接在第四槽段内。
优选的,第一板体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自第一板体底面向第一卡槽内延伸且多个第一连接孔沿第一板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板体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自第二板体底面向第二卡槽内延伸且多个第二连接孔沿第二板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下方且第二连接板顶面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底面贴合,第二连接板顶面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柱、多个第二连接柱,多个第一连接柱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伸入第一卡槽内,第一连接柱位于第一卡槽内一段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板,第一卡条底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限位板的第一容纳槽,多个第二连接柱分别穿过第二连接孔伸入第二卡槽内,第二连接柱位于第二卡槽内一段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板,第二卡条底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限位板的第二容纳槽。
优选的,第一板体靠近第二板体一端设有榫槽,第二板体靠近第一板体一端设有卡在榫槽内的榫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铁车厢顶面玻璃钢制装饰板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共同实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处的固定,第一卡条、第二卡条不会脱落,增加了结构的可靠性,达到连接、受力的要求,保证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连接牢固可靠,减少检修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铁车厢顶面玻璃钢制装饰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恒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滁州恒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8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火灾模拟的烟颗粒多点位分析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