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4817.6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7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陆亨;刘伟峰;田述仁;安可荣;卓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30;H01G4/12;H01G4/2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陶瓷 电容器 | ||
1.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体、第一外电极、第二外电极、内电极,所述陶瓷体为由多个陶瓷介质层层叠而成的长方体,所述陶瓷体包括相互对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互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内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内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交替层叠在不同的陶瓷介质层表面;
所述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中至少有一个为直角梯形;当所述第一内电极为直角梯形时,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均有间隙;当所述第二内电极为直角梯形时,所述第二内电极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均有间隙;
或者,
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中至少有一个设有识别部;
当所述第一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第二内电极和第二外电极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内电极与第一外电极绝缘;所述第一主体部为矩形;在平行于第一侧面方向上,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第一端面有重叠,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面有间隙,所述识别部与第二端面有重叠,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识别部有间隙;
当所述第二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一外电极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外电极绝缘;所述第二主体部为矩形;在平行于第一侧面方向上,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与第二端面有重叠,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另一端与第一端面有间隙,所述识别部与第一端面有重叠,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识别部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电极完全覆盖第一端面并且顺沿延伸到上表面、下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外电极完全覆盖第二端面并且顺沿延伸到上表面、下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外电极、第二外电极之间有间隔且绝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部为直角梯形,所述识别部的直角腰与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平行,所述识别部的斜腰靠近第一主体部或第二主体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腰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形成的锐角为30°~6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识别部到第一侧面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到第一侧面的最短距离,所述识别部到第二侧面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到第二侧面的最短距离;
当所述第二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识别部到第一侧面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到第一侧面的最短距离,所述识别部到第二侧面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到第二侧面的最短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识别部的斜腰到第二端面的距离不大于1mm,且不小于0.04mm;当所述第二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识别部的斜腰到第一端面的距离不大于1mm,且不小于0.04mm。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识别部的斜腰到第一主体部的距离不大于1mm,且不小于0.04mm;当所述第二内电极设有识别部时,所述识别部的斜腰到第二主体部的距离不大于1mm,且不小于0.04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或第二内电极为直角梯形时,所述内电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内电极,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叠在不同的陶瓷介质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48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