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开展密封和运转性能检测的电动叉车减速箱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2458.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2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代冠军;刘红;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M13/025;G01M13/028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展 密封 运转 性能 检测 电动叉车 减速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开展密封和运转性能检测的电动叉车减速箱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装夹密封装置、减速箱及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传动轴,驱动单元沿第二滑台直线滑动以形成传动轴与减速箱输入轴的连接或分离;装夹密封装置包括与减速箱的端面形成密封的密封支座,密封支座上设有进气接头,装夹密封装置沿第一滑台直线滑动以形成密封支座与减速箱端面的密封或分离。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在一套试验装置中同时实现电动叉车减速箱运转和密封性能的检测,且整个检测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检测效率高,解决了电动叉车减速箱出厂试验检测劳动量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开展密封和运转性能检测的电动叉车减速箱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叉车减速箱为机械减速箱,其结构多为非封闭式的结构。该类减速箱的出厂试验主要关注密封和运转性能的检测,由于减速箱结构的限制,无法通过加油运转的方式同步检测减速箱运转和密封性能,也无法利用气密性检测仪器开展减速箱密封性能的检测。针对该种结构形式的减速箱密封性能检测多采用与驱动桥合装成一体,然后通过加油运转方式,或者是借助气密性检测仪器,开展箱桥的密封性能检测;亦或者是箱桥直接装车,在整车出厂试验过程中检测箱桥的密封性能。上述方式有以下缺点:
1、箱桥合装通过加油运转或借助气密性检测仪器检测密封性,一旦发现减速箱密封性能有问题,则需要返工拆除驱动桥,同时减速箱维修好后,需要再次与驱动桥合装并开展试验,整个过程装、拆工作量大,比较浪费劳动力;
2、箱桥直接装车伴随整车出厂试验检测其密封性能,对于存在密封性问题的减速箱,同样需要扒车、检修、装车、再验证的过程,整个过程更是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开展密封和运转性能检测的电动叉车减速箱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可解决电动叉车减速箱出厂试验检测劳动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装夹密封装置、减速箱及驱动单元,其中:减速箱通过底座与工作台形成固定连接,装夹密封装置及驱动单元分别通过第一滑台及第二滑台与工作台形成直线滑动配合,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传动轴,所述的驱动单元沿第二滑台直线滑动以形成传动轴与减速箱输入轴的连接或分离;所述的装夹密封装置包括与减速箱的端面形成密封的密封支座,所述的密封支座上设有进气接头,所述的装夹密封装置沿第一滑台直线滑动以形成密封支座与减速箱端面的密封或分离,所述的传动轴、减速箱输入轴以及装夹密封支座的中心轴线相吻合。
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用于支撑减速箱的定位支座与定位支脚,所述的定位支座整体呈U型,其U型双臂的上端分别设有圆柱销,所述的圆柱销呈水平方向布置且垂直贯穿于定位支座,所述的圆柱销在远离定位支脚的一端设有挡块,所述的定位支脚呈立柱状设置,且定位支脚设置两组,其中:定位支座用于对减速箱的前端壳体进行支撑,圆柱销用于对减速箱前端壳体的法兰盘进行支撑,两组定位支脚用于对减速箱后端的两侧支脚进行支撑。
所述的密封支座为水平方向布置的柱状套筒,所述的密封支座在远离减速箱的端部设有与密封支座相配合密封的盖板,所述的进气接头设置在盖板上,所述的密封支座靠近减速箱的一端呈敞口状,且该端设有定位圈,所述的定位圈与减速箱前端的定位凸台配合定位,所述定位圈的外侧端面设有用于密封装夹密封装置及减速箱的密封垫圈,所述的定位圈与密封支座形成的台阶处设有安装支座,所述的安装支座沿其周向均布有用于夹紧减速箱的夹紧油缸。
所述的密封支座上设有用于人工听取噪音的听音管,所述听音管的一端与密封支座的内腔连通,所述听音管的另一端设有堵头。
所述的密封支座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滑台相配合的第一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24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