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19271.5 | 申请日: | 201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7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星;傅磊;崔健;刘学进;张俊峰;汪宗胜;黄蕾;梅邵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5/28 |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清淤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通过在吸浆腔周围设置喷嘴,喷出高速射流,对淤泥进行切割和扰动,泥浆浓度大大增加,同时高速射流构成的平行水帘形成等截面负压区,保证了吸盘的抽吸效果;设置连杆机构,配合轮式驱动的车架体,可以很方便地在水下作业,并根据淤泥高度调节吸盘高度;通过设置滚筒和螺旋状肋片组成的驱动轮一方面方便在淤泥中行走,防止轮子陷入其中,另一方面可以搅动、分散淤泥,便于吸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清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往针对城市内河道、湖泊的清淤方法已经日益落后,不能够满足国家对环境的施工方法要求。例如旧时的处理方法一般有:河道采用围堰抽水,然后清淤作业,缺点耗时耗力,效率极低。湖泊主要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施工,但是绞吸船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针对上述缺点,我国一些单位也研发了一些水下清淤设备,但是吸口部位依然采取绞龙配合吸液的方式,针对浓度大、粘接性较强的淤泥,难以通过吸口部位直接吸入,因此存在吸浆浓度低、清淤效率低下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提高泥浆吸入浓度,清淤效率高的水下清淤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包括高压泵、车架体(4)、驱动轮(3)、离心式吸污泵(2)和射流吸盘机构(1),车架体(4)分别连接驱动轮(3)和射流吸盘机构(1),射流吸盘机构(1)包括吸盘本体(11)和喷嘴(12),吸盘本体(11)端面开设有吸浆腔(13),吸浆腔(13)连通离心式吸污泵(2),喷嘴(12)设置于吸盘本体(11)端面并连通高压泵。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吸盘本体(11)端面环绕吸浆腔(13)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高压水腔(14),喷嘴(12)设置于吸盘本体(11)端面并连通高压水腔(14)。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吸浆腔(13)横截面呈方形或者圆形,纵切面为梯形。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高压泵从周围吸水并经喷嘴(12)喷出,在高压水腔(14)周围形成高压水帘并在高压水腔(14)处形成等截面负压区。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射流吸盘机构(1)还包括第一连杆(16)和第二连杆(17),所述第一连杆(16)和第二连杆(17)相互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铰连接车架体(4)和吸盘本体(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16)设置有两条,两条第一连杆(16)与吸盘本体(11)的铰接点与第二连杆(17)与吸盘本体(11)的铰接点形成等腰三角形。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射流吸盘机构(1)还包括液压油缸(15)和第三连杆(18),第三连杆(18)两端分别铰连接两条第一连杆(16),液压油缸(15)两端分别铰连接第三连杆(18)和车架体(4)。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驱动轮(3)包括滚筒(31)和螺旋状肋片(32),所述螺旋状肋片(32)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附着于滚筒(31)筒身上,滚筒(31)与车架体(4)铰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轮(3)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为前轮,另外两个为后轮,相对两侧的驱动轮(3)的螺旋状肋片(32)旋转方向相反,同一侧的两个驱动轮(3)的螺旋状肋片(32)旋转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清淤机器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吸浆腔周围设置喷嘴,喷出高速射流,对淤泥进行切割和扰动,泥浆浓度大大增加,同时高速射流构成的平行水帘形成等截面负压区,保证了吸盘的抽吸效果;
(2)设置连杆机构,配合轮式驱动的车架体,可以很方便地在水下作业,并根据淤泥高度调节吸盘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92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型LED灯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