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嵌隔离环的高维持电压可控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8257.3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2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乔明;齐钊;邓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矽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74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93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隔离 维持 电压 可控硅 | ||
一种具有内嵌隔离环的高维持电压可控硅,包括P型衬底,P型衬底上表面两侧设置的N阱区和P阱区,N阱区内表面设置的阳极,P阱区内表面设置的阴极,设置在P型衬底上表面且两端设置在N阱区和P阱区内部的第三N+区,N型隔离环和/或P型隔离环。其中N型隔离环包括设置在N阱区下方的N埋层,设置在N阱区远离P阱区的一侧且与N阱区和N埋层接触的第一N型深注入层,设置在N阱区靠近P阱区的一侧且与N阱区和N埋层接触的第二N型深注入层;P型隔离环包括设置在P阱区下方的P埋层,设置在P阱区远离N阱区的一侧且与P阱区和P埋层接触的第一P型深注入层,设置在P阱区靠近N阱区的一侧且与P阱区和P埋层接触的第二P型深注入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内嵌隔离环的高维持电压可控硅,能够用于静电泄放(Electro Static Discharge,简称为ESD)防护技术。
背景技术
静电泄放(ESD)是集成电路(IC)最重要的杀手之一,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升,各类IC在性能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对ESD的耐受力大大下降。而在高压应用中,ESD器件除了被要求具备高鲁棒性以外,还被要求具有小面积、抗闩锁等能力。为了防止闩锁效应,可控硅(SCR)结构被禁止采用。然而,可控硅SCR结构拥有最强的静电放电效率和最小的面积占用,因此,近年来,将可控硅SCR用至高压电路的ESD防护已成为ESD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
可控硅SCR结构上是由PNPN四层半导体组成。其中内嵌的PNP与NPN结构在被触发后将会相互放大形成正反馈,最终将会呈现近乎短路的通道。如果器件导通后的最低点维持电压(Vh)小于被保护端口的最大电压,那么在ESD事件之后器件将不会自关断,从而引起闩锁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传统可控硅通常会导致闩锁效应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将隔离环引入可控硅器件内部,提出了一种内嵌隔离环的可控硅,可以提高可控硅SCR结构的最低点维持电压Vh,从而避免闩锁效应的发生,能够用于静电泄放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内嵌隔离环的高维持电压可控硅,包括:
P型衬底;
设置在所述P型衬底上表面两侧的N阱区和P阱区;
设置在所述N阱区内表面的阳极;
设置在所述P阱区内表面的阴极;
设置在所述P型衬底上表面且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N阱区和P阱区内部的第三N+区;
所述可控硅还包括N型隔离环和/或P型隔离环;
所述N型隔离环包括:
设置在所述N阱区下方的N埋层;
设置在所述N阱区远离所述P阱区的一侧且与所述N阱区和N埋层相接触的第一N型深注入层,所述第一N型深注入层位于所述P型衬底上表面;
设置在所述N阱区靠近所述P阱区的一侧且与所述N阱区和N埋层相接触的第二N型深注入层,所述第二N型深注入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N+区的下表面相接触;
所述P型隔离环包括:
设置在所述P阱区下方的P埋层;
设置在所述P阱区远离所述N阱区的一侧且与所述P阱区和P埋层相接触的第一P型深注入层,所述第一P型深注入层位于所述P型衬底上表面;
设置在所述P阱区靠近所述N阱区的一侧且与所述P阱区和P埋层相接触的第二P型深注入层,所述第二P型深注入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N+区的下表面相接触。
具体的,所述N阱区内且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三N+区之间的区域还包括多个第三N型深注入层,所述第三N型深注入层用于隔开其两侧的N阱区和N埋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矽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矽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8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