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2089.7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0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敏;刘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瑞马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2;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深圳迈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赖耀华 |
地址: | 342500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括电池壳、安装减震结构、温度调节结构和密封结构,电池壳的上端为开口结构,电池壳的壳内中部配合设有漏孔板,安装减震结构均匀设置于漏孔板的上端,温度调节结构配合设置于电池壳底部的散热口处,密封结构配合设置于电池壳的上端,该新能源汽车电池,分组安放在壳体内部,可以避免硬性接触因车体晃动造成磕损情况的发生,便于安装,提供安全的外部防护屏障,避免长时间使用因密闭不严造成雨水或灰尘渗入清理的发生,保证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降低了故障率,实时监测内部温度,保证内部的汽车电池能够在适宜的环境内工作,进而实现电能驱动的高效性,延长了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理念的增强和科技技术发展,新能源逐渐会取代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从全球的一次能源消耗总量来看,石油占比最高,而石油消耗的50%以上用在交通领域,于是乎,所有人不可能不对交通领域的新旧能源替代投入关注度,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旦发展成熟,将会吸纳进极其庞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新能源汽车在运行中提供核心动能还是由新能源汽车电池供给,但传统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存在诸多不足,裸露外部或杂乱摆放,不能够做到分组安放在壳体内部,从而无法避免硬性接触因车体晃动造成磕损情况的发生,不便于安装,不能够提供安全的外部防护屏障,无法避免长时间使用因密闭不严造成雨水或灰尘渗入清理的发生,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更难以得到保障,电池组件故障率较高,不能实时监测内部温度,不能够实现内部的汽车电池能够在适宜的环境内工作,进而无法保证电能驱动的高效性,致使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折扣,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实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提供安全的外部防护屏障,保证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实时监测内部温度,保证内部的汽车电池能够在适宜的环境内工作,延长了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括电池壳、安装减震结构、温度调节结构和密封结构;电池壳:所述电池壳的上端为开口结构,电池壳的壳内中部配合设有漏孔板;安装减震结构:所述安装减震结构均匀设置于漏孔板的上端;温度调节结构:所述温度调节结构配合设置于电池壳底部的散热口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配合设置于电池壳的上端;其中:还包括汽车电池、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壳盖、穿孔、密封圈、绝缘胶圈,所述汽车电池配合设置于对应的安装减震结构内部,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分别设置于电池壳的内部左壁面上,壳盖通过螺栓与密封结构连接,穿孔均匀设置于壳盖的中部,且与汽车电池的接线柱配合设置,密封圈配合设置于对应的穿孔内壁上,绝缘胶圈配合设置于对应的密封圈内壁上,绝缘胶圈与汽车电池的接线柱配合设置,汽车电池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分组安放在壳体内部,可以避免硬性接触因车体晃动造成磕损情况的发生,便于安装,提供安全的外部防护屏障,避免长时间使用因密闭不严造成雨水或灰尘渗入清理的发生,保证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降低了故障率,实时监测内部温度,保证内部的汽车电池能够在适宜的环境内工作,进而实现电能驱动的高效性,延长了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减震结构包括连接片、底部安装框板、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所述连接片通过螺栓与漏孔板连接,连接片均匀设置,底部安装框板的外侧面四角与对应的连接片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弹性垫配合设置于底部安装框板的内部夹角处,第二弹性垫设置于底部安装框板的内部底面,汽车电池侧面的安装件通过螺栓与底部安装框板的上端连接,且分别与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接触,便于安装连接,分组减震放置,避免硬性接触破损情况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瑞马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瑞马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2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单元模块
- 下一篇:节能型三相有功电流全自动平衡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