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叶轮吸风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6682.7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钦州市奇福保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2 | 分类号: | F01P5/02;F01P11/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黄玮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叶轮 散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叶轮吸风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盘管,散热盘管与压缩机之间由液流管路或制冷散热器连通,散热盘管夹持安装在前罩壳和后罩壳之间,后罩壳以架空形式安装于发动机的端面上,架空处为主动大皮带轮于发动机主轴上的安装位置;前罩壳上同轴开设有进风口,后罩壳上开设有出风口,发动机主轴向前延伸贯穿后罩壳、散热盘管至进风口,于进风口设有安装于发动机主轴上的叶轮,转轴带动叶轮旋转将冷风从进风口吸入并与散热盘管内的高温液流进行热交换,升温的热风从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散热系统集成于发动机上安装,改变了传统的散热方式,紧凑了发动机结构,缩小了发动机总成体积,有效节省了散热系统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柴油发动机制冷应用技术,具体为一种发动机叶轮吸风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制冷散热系统结构中,散热器和风扇远离发动机设置(一般设于发动机前方),独立占据一定空间,还需皮带轮传动机构长距离传输动力,这是造成制冷散热系统结构松散不紧凑的主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紧凑制冷散热系统结构的发动机叶轮吸风散热系统。
能够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发动机叶轮吸风散热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与压缩机之间由液流管路或制冷散热器连通,所不同的是所述散热盘管夹持安装在前罩壳和后罩壳之间,所述后罩壳通过螺栓组件以架空形式安装于发动机的端面上,所述架空处为主动大皮带轮于发动机主轴上的安装位置;所述前罩壳上同轴开设有进风口,后罩壳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发动机主轴向前延伸贯穿后罩壳、散热盘管至进风口,于进风口设有安装于发动机主轴上的叶轮,所述发动机主轴带动叶轮旋转将冷风从进风口吸入并与散热盘管内的高温液流进行热交换,升温的热风从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紧凑的结构为:所述压缩机于后罩壳后方并通过支架安装在发动机的侧部上,压缩机转轴上同轴安装的从动小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主动大皮带轮。
所述发动机优选国产186系列单缸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也可以优选日产久保田oc95.e4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叶轮吸风散热系统是将传统的散热系统集成于发动机上安装,改变了传统的散热方式,紧凑了发动机结构,缩小了发动机总成体积,有效节省了散热系统空间。
2、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小型汽、柴油机的系统散热及部件液流循环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号标识:1、散热盘管;2、前罩壳;3、后罩壳;4、环板;5、螺栓组件;6、主动大皮带轮;7、发动机主轴;8、压缩机;9、进风口;10、出风口;11、叶轮;12、从动小皮带轮;13、支架;14、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叶轮吸风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总成结构,所述发动机总成结构包括发动机14、压缩机8和散热盘管1,所述发动机14前端面的发动机主轴7上同轴安装有主动大皮带轮6,如图1、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钦州市奇福保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钦州市奇福保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6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高温流化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手动式铣刀切鱼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