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遮阳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1412.7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1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董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迅华越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3/02 | 分类号: | B60J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丽菲 |
地址: | 401334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遮阳板 | ||
1.一种电动遮阳板,包括通过主支架(2)与车厢可翻转连接的遮阳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主体(1)远离主支架(2)一端设有翻转装置(3)并适配让位豁口,所述翻转装置(3)包括与翻转轴(31)固接的从动齿轮(32),所述从动齿轮(32)与主动齿轮(33)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33)与伺服电机(34)输出端固接,所述伺服电机(34)与行车电脑或车载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4)的控制电路上设有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设置于中控台上或车窗控制钮旁;所述让位豁口处设有将翻转装置露出车厢的部分包裹住的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与车厢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主体(1)的内部空腔中设有可水平伸出遮阳板主体(1)外的延伸板,所述遮阳板主体(1)侧面设有供延伸板进出的开口,所述遮阳板主体(1)内设有可推出或拉回延伸板的推拉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主体(1)靠近车内后视镜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遮阳板主体(1)内对应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延伸板(41),所述第一延伸板(41)上、下边沿设有与遮阳板主体(1)固接的第一导槽(42),所述第一延伸板(41)靠近前挡风玻璃的板面处设有第一推拉装置,所述第一推拉装置包括与第一延伸板(41)固接的第一齿条(43),所述第一齿条(43)与第一导槽(42)平行,所述第一齿条(43)与受控转动的第一齿盘(44)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盘(44)盘面与第一延伸板(41)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41)远离前挡风玻璃的板面为并列的凸凹棱状,所述凸凹棱的方向与第一导槽(42)垂直,所述遮阳板主体(1)内设有在使用状态下,可驱使伸出遮阳板主体(1)外的第一延伸板(41)朝车尾方向弯曲的第一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穿过各个凸棱顶部的第一拉带(45),所述第一拉带(45)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41)靠近第一开口的凸棱固接,所述第一拉带(45)中部与其他凸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拉带(45)另一端通过拉绳与第一卷收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卷收机构包括卷绕拉绳的卷轮和驱动卷轮受控转动的第一微电机(4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主体(1)靠近汽车前立柱的侧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遮阳板主体(1)内对应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延伸板(51),所述第二延伸板(51)上、下边沿设有与遮阳板主体(1)固接的第二导槽(52),所述第二延伸板(51)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侧面位置设有第二推拉装置,所述第二推拉装置包括与第二延伸板(51)固接的第二齿条(53),所述第二齿条(53)与第二导槽(52)平行,所述第二齿条(53)与受控转动的第二齿盘(5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盘(54)盘面与第二延伸板(51)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板(51)远离前挡风玻璃的板面为并列的凸凹棱状,所述凸凹棱的方向与第二导槽(52)垂直,所述遮阳板主体(1)内设有在使用状态下,可驱使伸出遮阳板主体(1)外的第二延伸板(51)朝车尾方向弯曲的第二驱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穿过各个凸棱顶部的第二拉带(55),所述第二拉带(55)靠近第二开口的二端与第二延伸板(51)靠近第二开口的凸棱固接,所述第二拉带(55)中部与其他凸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拉带(55)另二端通过拉绳与第二卷收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卷收机构包括卷绕拉绳的卷轮和驱动卷轮受控转动的第二微电机(5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主体(1)靠近车内后视镜的侧面、靠近汽车前立柱的侧面,均设有可受控水平伸出遮阳板主体(1)外的延伸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均可受控朝车尾方向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迅华越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迅华越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14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生产线的胶液回收装置
- 下一篇:箱式渗碳氮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