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管用无损检测基准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72466.9 | 申请日: | 201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3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郭剑豪;杨峰;聂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贤达美尔森过程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 地址: | 2014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用 无损 检测 基准 | ||
1.换热管用无损检测基准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纯镍制成的管状体和由纯镍制成的支撑环;
所述管状体的上开有模拟内表面均匀腐蚀的A槽、模拟穿孔的B孔、模拟点腐蚀的C孔、模拟外表面减薄的D槽、模拟涨管时候的裂纹的E槽;
所述A槽为开在所述管状体内侧的内环槽,槽口朝内、宽度为1.6mm±0.05mm、深度为管状体的壁厚的12%;
所述B孔为贯穿所述管状体的侧壁的通孔,所述B孔的直径为1.3mm±0.05mm;
所述C孔为开在所述管状体外侧的盲孔,开口朝外、直径为3.2mm±0.05mm、深度为管状体的壁厚的75%;
F槽为开在所述管状体外侧的外环槽,槽口朝内、宽度为1.3mm±0.05mm、深度为管状体的壁厚的75%;
所述E槽为贯穿所述管状体的贯穿槽,轴向长度为15mm±0.05mm、周向长度为0.2mm±0.05mm;
所述支撑环的厚度为10mm±0.05mm,所述支撑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管状体的外径,所述支撑环套在所述管状体外,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管状体之间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用无损检测基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的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开有所述A槽、所述B孔、所述C孔、所述D槽、所述E槽;
以所述管状体靠近所述A槽的一端的端口作为所述管状体的首端口,以所述管状体的另一端的端口作为所述管状体的末端口;
所述管状体的长度为600mm±0.05mm;
所述A槽到所述首端口的最小距离为10mm±0.05mm;
所述B孔的中心轴线到所述首端口的距离为60mm±0.05mm;
所述C孔的中心轴线到所述首端口的距离为98mm±0.05mm;
所述D槽的中心轴线到所述首端口的距离为187mm±0.05mm;
所述E槽到所述末端口的最小距离不大于20mm±0.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用无损检测基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被固定在所述C孔和所述D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用无损检测基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中心轴线到所述C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44.5mm±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换热管用无损检测基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管状体之间设有两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环上,另一端抵在所述管状体上,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值等于所述支撑环的内径减去所述管状体的外径的值的二分之一,两根支撑柱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贤达美尔森过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贤达美尔森过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24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净化装置生产均匀涂覆单元
- 下一篇:一种气相色谱仪风冷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