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48139.X | 申请日: | 2019-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6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亮;白宇翔;曹澳飞;段优;张才富;闵令智;张博文;曹易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L50/70;H02S20/30;H02S40/38;F24S30/42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混合 发电 公交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包括公交车本体、氢燃料储存装置、太阳能电池板、氢燃料电池、太阳能蓄电池、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电动机及车内供电系统;氢燃料储存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均安装在公交车本体的车顶,氢燃料储存装置与氢燃料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蓄电池连接;氢燃料电池与第一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器与电动机连接;太阳能蓄电池与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控制器分两路,一路与电动机连接,另一路与车内供电系统连接;通过采用氢能和太阳能为发动机提供行车动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公交车的太阳能利用率低,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的问题;同时利用太阳能为车内供电,成本较低,节能环保,易于普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公交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交车成为了城市内部和城乡大多数人出行必需品,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然而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不仅对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愈发严重的交通问题。尤其是一线人口众多的城市,即使扩张道路规划建设,道路扩长速度相对汽车数量而言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使市区堵车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空气质量,生活环境也日趋恶化。可以说,城市的车量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车辆的数量、车辆的载人数量、道路占地也成为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陆地和车辆,使之可以更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的出行需要并且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
日本最早开始对太阳能电池公交车的研究,于2010年9月1日在日本冈山首次亮相运行,而我国随后近几年也开始着手太阳能公交车的研究和实地投入使用。太阳能公交车通过对太阳光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同时可以节约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如石油、天然气等,但由于其效率低,功能单一,易受天气原因影响,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公交车上的太阳能利用效率低,易受天气原因影响,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包括公交车本体、氢燃料储存装置、太阳能电池板、氢燃料电池、太阳能蓄电池、电动机及车内供电系统;氢燃料储存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均安装在公交车本体的车顶,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氢燃料储存装置的上方;氢燃料储存装置与氢燃料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蓄电池连接;氢燃料电池的输出端与电动机供电端连接;太阳能蓄电池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与电动机的供电端连接,另一路与车内供电系统的供电端连接。
进一步的,氢燃料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均设置在公交车本体的尾部,并通过隔板将氢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与乘客室隔离。
进一步的,隔板采用防火隔音板。
进一步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的,太阳能电池通过活动支架与公交车本体的顶部连接;活动支架包括支撑架、偏向台、伸缩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及光照传感器;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公交车本体的顶部;偏向台活动设置在支撑架的上部,偏向台能够绕活动轴水平旋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偏向台的上部,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端与偏向台铰接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另一端通过伸缩杆与偏向台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支撑架的下方,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偏向台连接,用于带动偏向台实现水平转动;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伸缩杆连接,用于实现对伸缩杆长度的调节;光照传感器设置在公交车本体的顶部,光照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氢燃料储存装置固定设置在公交车本体的车顶,氢燃料存储装置包括若干个氢燃料储存罐,氢燃料储存罐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氢燃料电池的进料口连通,出料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8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式无人机智能巡检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分离浓缩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