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开挖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38506.8 | 申请日: | 2019-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4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忠;李科;肖博;丁浩;方林;胡学兵;廖峻;余顺;江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杨云川 |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开挖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在隧道进洞处紧贴既有挡墙布置一排抗滑桩,且分别布置于隧道中墙及隧道两侧;在距抗滑桩预设距离处布置支撑桩,且使支撑桩顶低于路面高程,支撑桩与抗滑桩对应设置;在路面高程处纵横布置地梁,以连接相邻两个抗滑桩及相邻的抗滑桩和支撑桩;在支撑桩和抗滑桩间施作斜撑,使抗滑桩和支撑桩共同承受土压力;由内向外进行隧道中导洞开挖并施作中墙;由外向内,左右洞先后进行主洞隧道开挖。上述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开挖进洞不破坏既有挡墙,不中断交通,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及后期运营安全,中导洞由内向外,主洞由外向内开挖,可减少抗滑桩土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开挖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及铁路隧道的大量兴建,隧道遍布各地,不再只是在荒野中穿越山岭,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隧道工程。这些隧道工程在进洞口附近不可避免的与城市道路、挡墙、建筑等既有有建(构)筑物相影响。
受城市特殊敏感的环境条件影响,隧道工程在进出洞口附近采取放坡进洞的方式,对环境影响严重,破坏既有生态,破坏原有地质地貌和岩土体受力平衡,影响地面交通,破坏既有建(构)筑物。在城市建设中的隧道工程在开挖进洞时更是避免不了拆除既有设施,或是既有房屋,既有文物保护区,既有道路或桥梁基础等。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影响地面交通,破坏既有建筑物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开挖支护结构。
一种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包括:
抗滑桩,紧贴既有挡墙布置一排,且隧道中墙和隧道两侧均对应设有所述抗滑桩;
支撑桩,与所述抗滑桩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桩与所述抗滑桩对应设置,且所述支撑桩的顶部低于路面高程;
地梁,在路面高程处纵横布置,以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抗滑桩及相邻的所述抗滑桩和所述支撑桩;及
斜撑,连接在所述抗滑桩和对应的所述支撑桩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冠梁,所述冠梁设置于一排所述抗滑桩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隧道开挖轮廓线的顶部,所述横梁与所述抗滑桩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冠梁和所述横梁之间设有肋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锚杆,所述锚杆设置于所述抗滑桩的顶端且锚入到土体内,且隧道两侧的所述抗滑桩间隔设有多个所述锚杆。
上述隧道开挖支护结构,通过设置斜撑的双排支护方式,结构体系合理,荷载分布明确,传力路径清晰,安全可靠,开挖进洞不破坏既有挡墙,不中断交通,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及后期运营安全。先支护后进行隧道开挖,中导洞由内向外,主洞由外向内分先后行进洞开挖,可减少破除隧道轮廓内既有挡墙时抗滑桩土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隧道开挖支护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隧道开挖支护结构的纵剖面视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隧道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85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