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罩盖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4171.6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7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何亮;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张一帆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总成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动机罩盖总成及汽车,所述发动机罩盖总成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的前边缘设有包边,所述包边呈弧形,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相适配地扣接于所述包边内,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的前端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用以容纳膨胀胶的胶槽。所述汽车的发动机外侧安装有上述的发动机罩盖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盖为从结构上进行改进的轻量化设计,利于行人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罩盖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行人与汽车碰撞过程中,行人的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和下肢,其次是胸部、腹部、脊椎以及上肢。这些伤害都与汽车的某些特定部位有直接关系。例如头部受伤通常是与发动机盖和汽车前柱碰撞造成的;骨盆和大腿受伤是与发动机盖、翼子板碰撞造成的;大约3/4的小腿受伤和40%以上的膝盖受伤是与保险杠碰撞造成的。
如何有效地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发生后的伤亡,已经逐渐成为汽车厂商在研发过程中的重点。目前一些高端品牌车企在研究避免碰撞事故发生方面采用搭载由雷达或摄像头组成的碰撞预防系统进行辅助。但是电子辅助系统只能起辅助作用,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保障方式,当行人碰撞事故无法避免时,行人碰撞保护的关键则需要依赖于车辆本身的设计。
工程师在研究中发现,在车辆碰撞行人至死的事故中,头部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且伤害往往是致命的,头部的创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发动机罩盖总成是行人碰撞接触的最主要部分,因此,如何在碰撞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发动机罩盖对头部的伤害对行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的发动机罩盖大多还是主要以隔音隔热、刚性强为主要性能设计指标,因此导致现有发动机罩盖总成质量较重、对碰撞行人保护的安全性较低,即便从存在以碰撞时行人保护为目标对发动机盖进行轻量化的技术研究,也仅限于材料的应用上,对于通过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和先进加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发动机罩盖总成及汽车,所述发动机罩盖为轻量化设计,利于行人的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罩盖总成,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的前边缘设有包边,所述包边呈弧形,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相适配地扣接于所述包边内,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的前端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用以容纳膨胀胶的胶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槽的下部设有削弱筋,以溃缩吸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厚度为0.55-0.6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罩外板及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厚度均为0.6-0.6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上在直径大于200mm的空白区域处均至少设有一个支撑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上设有贯通的溃缩诱导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上设有多个减重孔。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发动机外侧安装有上述的发动机罩盖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盖总成具有弧形的包边,增大了罩板边缘的R角,可以大大减少对行人的碰撞伤害,且发动机罩外板上设计有用以支撑发动机罩外板的支架,支架上开设有胶槽,因此可以大大提升发动机外板的刚度,使其既能保持自身的强度需求,又能在行人被碰撞过程中保护行人不受过度的伤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41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模具拉杆结构
- 下一篇:干粉砂浆的搅拌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