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能源汽车电堆整体式组合接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13673.7 | 申请日: | 2019-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6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民;李端;徐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同优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F16L23/02;F16L3/08;B60L50/7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张素庆 |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源 汽车 整体 组合 接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能源汽车电堆整体式组合接头结构,采用进气口、出气口和法兰板整体的结构,将法兰口对准端板的接口,将法兰板通过螺纹安装孔固定在端板上,进气口的进气连接口连接进气部件进氢气,通过出气口出气到电堆内,出气口与进气口平齐处设置传感器接头连接口,用于接传感器感应氢气状态,并且整体式组合接头采用PA66+GF,重量轻,成本低、结构强度高,绝缘和耐压性好,耐腐蚀性好,并且设置插入管和固定密封圈进一步方便与端板的连接,设置第一固定卡箍和第二固定卡箍分别对出气口和进气口固定,进一步达到整体一体化,使得整个结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源汽车电堆整体式组合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正极),而电子是不能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这个电子,只能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电子到达阴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供应给阴极板的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因此只要不断地给阳极板供应氢,给阴极板供应空气,并及时把水(蒸气)带走,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燃料电池发出的电,经逆变器、控制器等装置,给电动机供电,再经传动系统、驱动桥等带动车轮转动,就可使车辆在路上行驶。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能量转化效率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零污染的车,氢燃料是完美的汽车能源。氢能源汽车上有电堆,电堆上有端板,需要在端板上安装接口来进氢气。目前的接口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的需求。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能源汽车电堆整体式组合接头结构,采用进气口、出气口和法兰板整体的结构,将法兰口对准端板的接口,将法兰板通过螺纹安装孔固定在端板上,进气口的进气连接口连接进气部件进氢气,通过出气口出气到电堆内,出气口与进气口平齐处设置传感器接头连接口,用于接传感器感应氢气状态,并且整体式组合接头采用PA66+GF,重量轻,成本低、结构强度高,绝缘和耐压性好,耐腐蚀性好,并且设置插入管和固定密封圈进一步方便与端板的连接,设置第一固定卡箍和第二固定卡箍分别对出气口和进气口固定,进一步达到整体一体化,使得整个结构稳定,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能源汽车电堆整体式组合接头结构,包括有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设置上下贯通的法兰口,法兰板顶部位于法兰口上方设置有与法兰板一体的出气口,出气口内径与法兰口内径相同且上下贯通;出气口顶端密闭,出气口左侧顶部设置有与其一体的进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左右贯通,进气口与出气口呈90°;所述出气口前侧与进气口平齐处伸出有与出气口贯通的传感器接头连接口,传感器接头连接口为/-UNF美制螺纹孔,传感器接头连接口的进口端设置有配合O形密封圈的锥面结构;所述出气口下部四周和进气口底部分布有三角形的加强筋,加强筋底端设置在法兰板上;加强筋与法兰板、出气口和进气口是一体的;该整体式组合接头材质为PA+GF。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气口左端为凸出的进气连接口;法兰板四角带有螺纹安装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法兰板底部位于法兰口处设置有与法兰口上下贯通的插入管,插入管呈倒梯形,插入管底端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弹性的固定密封圈;插入管插入到端板的接口内,固定密封圈挡在端板的接口底部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法兰板右端向上设置有侧臂,侧臂左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卡箍,第一固定卡箍固定住出气口顶部;法兰板顶部左端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卡箍,第二固定卡箍固定住进气口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同优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同优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3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能源汽车电堆水路歧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提篮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