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信号波形数据无线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1362.7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3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臣;李丹;闫超;朱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科佳通用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B61L15/00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起磊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形数据 数据交互 服务端 车载设备 机车信号 客户端 本实用新型 轨道电路 无线传输系统 原始信号波形 车载系统 风险处理 机车信息 设备记录 实时性差 无线传输 钢轨 机车 存储 入库 预警 传输 展示 分析 | ||
机车信号波形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属于机车信息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需要机车入库后,人工获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记录的轨道电路波形数据存在实时性差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包括车载设备、服务端、客户端。车载设备,用于获取钢轨上传输的轨道电路原始信号波形和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服务端,用于与车载设备数据交互获取波形数据并存储和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客户端,用于与服务端数据交互进行波形数据展示、分析、预警和给出风险处理措施。有益效果为波形数据获取实时、高效。本实用新型用于机车信号波形数据无线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车信号波形数据无线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恶劣天气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司机不便瞭望地面信号。因此,人们研制了装在机车上的机车信号车载设备,该设备通过接收线圈接收在钢轨上传输的轨道电路信息,以复示运行列车前方地面信号的显示状态。机车信号车载设备既向司机提供信号显示,又向后级列车超速防护设备提供信号来源。因此,对于监测和分析地面信号对于确保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获取机车信号车载主机记录板存储的轨道电路波形数据,需要机车入库后人工上车转储,效率低下且存在弊端:
1、通过U盘转储行车状态数据和少量波形数据,这种方式转出的波形数据不全,并且对U盘的质量和有无病毒侵入有特殊要求;
2、拆卸记录板取下存储卡,通过读卡器转储数据,这种方式虽然可将存储的波形数据全部转出,但是当机车信号车载主机安装位置不适合拆卸板卡时,需要先将机车信号车载主机拆下后再取下板卡的存储卡,使工作量和板卡损坏率都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需要机车入库后人工获取机车信号车载主机记录板存储的波形数据方式存在实时性差和效率低的问题,以及该过程中需要拆卸记录板取下存储卡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机车信号波形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包括车载设备、服务端、客户端;
车载设备,用于获取钢轨上传输的轨道电路原始信号波形和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
服务端,用于与车载设备数据交互获取轨道电路原始信号波形数据并存储和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
客户端,用于与服务端数据交互进行轨道电路原始信号波形数据展示。
所述车载设备包括机车信号车载主机、无线通讯模块、天线;机车信号车载主机通过I-SZ或LX22接口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无线通讯模块通过信号线与天线连接;
所述机车信号车载主机为机车安装的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
所述服务端包括服务器,车载设备天线通过因特网接入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通过因特网或者局域网连接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实现机车信号车载主机记录板记录采集的波形数据的实时无线传输,无需等待机车入库,特别是在运用过程中发生掉灯、误上灯等异常情况时,通过分析波形数据能够明确故障原因,确定是车载设备、机车、还是地面原因导致,提高波形数据获取的效率,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机车的运输效率;
2、由自动化代替人工作业,降低入库检测人员工作强度;同时保证了数据的获取效率。
3、无需拆卸设备板卡,减少板卡损坏率;同时保证了数据的获取效率。
4、减少U盘的硬件接口与板卡接触,减少病毒入侵导致的数据损坏而无法分析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机车信号波形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科佳通用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市科佳通用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13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合网络系统
- 下一篇:柔性显示屏支撑组件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