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6125.1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1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陈守宇;苗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贯通车桥领域,公开了一种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左壳和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具有中心圆孔,差速器左壳部分穿设中心圆孔,差速器左壳包括左壳本体和台肩部,台肩部环设在左壳本体的外壁;从动锥齿轮的齿部在中心圆孔处形成抵接面;其中,台肩部的轴向长度被配置为适应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不同安装距,台肩部抵接所述抵接面并在两者连接处焊接。差速器左壳加工出不同轴向距离的台肩部,并利用从动锥齿轮抵接在台肩部上,从而适应不同安装距的从动锥齿轮,减少差速器左壳的模具数量;将从动锥齿轮和差速器左壳沿边缘进行焊接,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螺栓进行连接的结构,既减少了螺栓个数,同时减轻了差速器左壳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贯通车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总成。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车桥中,需根据减速比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差速器左壳,用于适配不同安装距的从动锥齿轮,且差速器左壳采用螺栓结构与从动锥齿轮连接。此种结构导致同一系列的驱动车桥采用多个差速器左壳,增加了模具成本;增加了生产管理成本;增加螺栓的材料成本;增加差速器左壳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车桥中差速器左壳不能适配不同安装距的从动锥齿轮以及为了适配不同尺寸导致的模具成本高、同时采用螺栓连接导致左壳重量增加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左壳和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具有中心圆孔,所述差速器左壳的第一端穿设所述中心圆孔,其中:
所述差速器左壳包括左壳本体和台肩部,所述台肩部环设在所述左壳本体第二端的外壁;
所述从动锥齿轮的齿部在所述中心圆孔处形成抵接面;
并且,所述台肩部的轴向长度被配置为适应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不同安装距,所述台肩部抵接所述抵接面并在两者连接处焊接。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壳本体包括基部、延伸部和轴部,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逐渐收窄的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窄端连接所述轴部,所述台肩部从所述基部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肩部和所述抵接面的之间形成面接触。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肩部和所述从动锥齿轮的所述抵接面各自的相对端面均与所述差速器左壳的轴向垂直。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从动锥齿轮的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台肩部的连接处沿周向满焊焊接。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从动锥齿轮的所述齿部厚度沿径向向外逐渐减小。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从动锥齿轮的所述齿部具有锥面结构。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差速器右壳,所述差速器右壳与所述差速器左壳对置,并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上述的差速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肩部的轴向长度被配置为使所述差速器右壳的部分位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中心圆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差速器左壳加工出不同轴向距离的台肩部,并利用从动锥齿轮抵接在台肩部上,从而适应不同安装距的从动锥齿轮,减少差速器左壳的模具数量;将从动锥齿轮和差速器左壳沿边缘进行焊接,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螺栓进行连接的结构,既减少了螺栓个数,同时减轻了差速器左壳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差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差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6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生产用均匀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良版一次性抽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