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试工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0766.6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9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常文辰;彭炬;陈伟;马超;舒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零壹空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零壹空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5 | 分类号: | G01M15/0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3 | 代理人: | 朱丽丽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固体 发动机 弹道 测试 工装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试工装装置。本技术方案用测试工装将发动机和压强传感器连接起来。压强传感器与测试工装的第二孔道相接,再将测试工装有第一凹槽的一端与发动机有外螺纹的一端连接,借助测试工装,实现固体发动机内弹道的测量。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如:为了使测试工装有第一凹槽的一端与发动机有外螺纹的一端连接紧密,本技术方案还在连接处采用橡胶垫密封。结合本技术方案的主体改进,本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保持了发动机壳体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测量发动机的其他数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内弹道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试工装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发动机是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其优点是发展成熟,在火箭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测量发动机的工作压强和工作推力,出现了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试工装装置。目前,现有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量的试验是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外壳留有测压孔,压强传感器连接在测压孔上进行测量,而该测量方法对于厚壳发动机可以实施,但是对于薄壳发动机,无法留存测压孔来连接传感器。这是由于薄壳太薄,即使留有测压孔,测压孔与传感器也无法有效连接,无法测量。在薄壳理论中指出壳体最大厚度远小于中面曲率半径和另两个方向尺寸的壳体称为薄壳,但专利中的薄壳非此定义的薄壳,专利中的薄壳与厚壳的定义只是相对而言的,设计时都是按薄壳理论进行设计的。此外,此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故该装置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使用任一发动机进行内弹道测量,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小型固体发动机测试工装装置。
一种小型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试工装装置,包括:测试工装,所述测试工装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正中且与底座垂直的第一立柱;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壁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立柱内底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孔道且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立柱侧壁还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孔道且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立柱外环设有第二立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配接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底架和与所述第一底架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环形套架;所述第二立柱能够置入所述第一环形套架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独立设置的推力传感器件;所述推力传感器件包括:推力传感器和设于所述推力传感器底部的支撑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发动机配接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底架和与所述第二底架一体式结构的第二环形套架;所述发动机能够进入所述第二环形套架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测试平台,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支撑件均能够夹持固定在所述测试平台。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在总结了现有技术中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量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实践,具体的给出了一种小型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测试工装装置。
基于上述改进,本技术方案利用测试工装与发动机有外螺纹的一端连接,传感器连接在测试工装上,进行固体发动机内弹道的测量。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如:为了使测试工装有第一凹槽的一端与发动机有外螺纹的一端连接紧密,本技术方案还在连接处采用橡胶垫密封。结合本技术方案的主体改进,本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保持了发动机壳体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测量发动机的其他数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零壹空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零壹空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零壹空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零壹空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0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空调用静电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灶用进口导流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