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6615.1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7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常建;王振超;金常伟;常善强;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B63H1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智能 救援 机器人 动力 驱动 装置 | ||
1.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该动力驱动装置用于救援机器人上,所述机器人包括本体(1)和密封在本体(1)上的盖板(2),包括本体(1)和盖板(2),所述盖板(2)密封盖合在本体(1)上,本体(1)内固定安装有喷水推进装置(3)和动力驱动装置(4),所述动力驱动装置(4)提供动力至所述喷水推进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推进装置(3)包括泵喷推进器(31),泵喷推进器(31)的尾端固定有文氏管(312),文氏管(312)的直径从前到后逐渐减小,所述泵喷推进器(31)通过文氏管(312)向后喷水,所述文氏管(312)的后方同轴设置有尾喷管(313),所述尾喷管(313)的直径小于文氏管(312)尾端的直径,尾喷管(313)具有一个竖直轴,动力驱动装置(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尾喷管(313)左右转动的转向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喷管(313)的上下两端竖直设置有限位柱(314),所述限位柱(314)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所述文氏管(312)的上下两端固接有螺栓柱(315),所述螺栓柱(315)内均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栓(316),所述内六角螺栓(316)的尾端从各自的一侧插入到所述限位柱(314)内,以限制尾喷管(313)绕两个内六角螺栓(316)所在的轴线为竖直轴左右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5)包括舵机(51)、舵盘(52)和舵机拉杆(53),所述舵盘(52)安装在舵机(51)上,所述舵机拉杆(53)的一端伸出本体(1)并且固定连接在尾喷管(313)的顶端,所述舵机拉杆(53)的另一端受舵盘(52)控制,通过转动舵盘(52)驱使舵机拉杆(53)带动尾喷管(313)的左右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拉杆(53)上套设有风琴套(7),所述风琴套(7)位于舵机拉杆(53)与本体(1)连接处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和无人船电池(42),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411)通过万向联轴器(6)与所述泵喷推进器(31)的主轴(311)转动联接,所述无人船电池(42)通过电池支架可拆卸的安装在本体(1)内,为所述驱动电机(41)提供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电池(42)设置有两块,两块无人船电池(42)之间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供救生人员进入到本体(1)内的检查口(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防浪条(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66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快插式小型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用于干式变压器的吸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