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69594.0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2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坤;信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蒋爱花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装置 前端 模块 以及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该连接装置(1)包括第一连接机构(2)和第二连接机构(3),第一连接机构(2)用于安装第一物体,第一连接机构(2)与第二连接机构(3)可脱离地连接,第二连接机构(3)用于安装第二物体并且设置为能够在第二物体因变形产生的推动作用下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彼此脱离。该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一物体(前端框架)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第二物体(吸能盒)连接,以连接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第一连接机构能够在第二物体变形时脱离第二连接机构,使得第二物体变形时能与第一物体脱离,避免了第二物体因变形而对第一物体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块化、轻量化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所应用。其中,前端模块是一种轻量化水平高,集成度高的模块结构。该前端模块主要集成了前部冷却模块、前防撞梁总成、前端框架结构等零部件,装配效率高,安装精度好。
但是,由于其安装位置位于车辆前部,该区域的零件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例如,前端框架由于与吸能盒连接,当前防撞梁总成发生碰撞时,吸能盒随之发生压溃而出现变形,由于前端框架沿垂直于吸能盒的变形方向设置并且与吸能盒固定连接,导致吸能盒在压溃变形时引发前端框架随之变形,造成了前端框架的损坏,不易维修,而且更换成本较高,易产生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因现有的前端模块的吸能盒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导致的吸能盒压溃变形时造成前端框架的变形损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该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一物体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第二物体连接,以使得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彼此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机构能够在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脱离第二连接机构,以使得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能够与第一物体脱离,从而避免了第二物体因发生变形而对第一物体造成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用于安装第一物体,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可脱离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用于安装第二物体并且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因变形产生的推动作用下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彼此脱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断裂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物体,所述断裂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可脱离地连接,并且所述断裂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因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下发生断裂,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脱离第二连接机构。
优选地,所述断裂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形成有彼此间隔并共面设置的多个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垂直贯穿并卡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所形成的安装槽处以与相邻两个该连接臂连接,所述连接柱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沿多个所述连接臂所形成的平面上的垂直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的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臂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柱因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下断裂。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止挡部和易断部,所述止挡部设置为能够抵挡所述连接柱,所述易断部设置在所述止挡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并且所述易断部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柱的推动作用下最先发生断裂。
优选地,所述易断部包括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多个所述断裂件,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有彼此间隔的多个所述断裂件,多个所述连接柱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彼此靠近或远离,以使得所述连接臂在该连接柱推动作用下断裂。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关于所述连接板的中分线呈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9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取向硅钢去除板面边部发黑设备
- 下一篇:一种淋膜复合纸加工用真空烘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