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簧上质量的轮边驱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4177.7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7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苏亮;龚刚;林杰锋;王铃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08;B60G1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蔡俊旭 |
地址: | 36102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质量 驱动 总成 | ||
一种基于簧上质量的轮边驱动总成,包括分布式驱动系统,其包括电机、变速器,电机和变速器均为两组,并且分别左右对称布置地集成固定装设于车架上,电机与变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半轴,其一端连接轮辋、另一端连接变速器的输出端;转向系统,其包括固定装设于车架上的转向机,转向机与轮辋传动连接以控制该轮辋的转向;悬架系统,其包括上A臂、下A臂、主销,上A臂一端连接车架、另一端连接主销上端,下A臂一端连接车架、另一端连接主销下端,主销连接轮辋。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将驱动总成改进成布置在簧上,极大优化了簧下质量,提高整车操稳性、舒适性,且路面的冲击经过悬架系统的作用再传递到驱动总成,提高了可靠性,此外还提升整车动力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是指一种基于簧上质量的轮边驱动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轮边驱动总成大多均为将驱动总成布置在簧下轮端的方案,其操稳性与舒适性差,且现有的簧下轮边驱动方案占用轮边空间大,轮胎转向空间受限,且现有的轮边驱动方案多为电机匹配减速器机构,动力性略差。
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存在一些方案有将驱动总成布置为簧上式,轮边驱动方案也有一些采用了电机匹配变速器,但是优化性能不佳,并且无法与车辆悬架配合,因此始终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簧上质量的轮边驱动总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簧上质量的轮边驱动总成,包括
分布式驱动系统,其包括电机、变速器,并且该电机和变速器均固定装设于车架上,所述电机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速器包含变速机构、减速机构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合集成;
半轴,其一端连接轮辋、另一端连接所述变速器的输出端;
转向系统,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车架上的转向机,所述转向机与所述轮辋传动连接以控制该轮辋的转向;
悬架系统,其包括上A臂、下A臂、主销,所述上A臂一端连接所述车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主销上端,所述下A臂一端连接所述车架、另一端连接所述主销下端,所述主销连接所述轮辋。
进一步的,所述半轴通过球笼与所述轮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机构为两挡、三挡、四挡、五挡或六挡的变速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机构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或六级的减速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机构为平行轴式变速机构或旋转轴式变速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和变速器均为两组,并且分别左右对称布置地集成固定装设于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系统还包括减震器和阻尼器,所述减震器一端与所述上A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阻尼器一端与所述下A臂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转向节、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一端与所述转向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优化设计将传统的基于簧下的驱动总成改进成布置在簧上,极大优化了簧下质量,提高整车操稳性、舒适性,且路面的冲击经过悬架系统的作用再传递到驱动总成,提高了可靠性;采用电机匹配变速器方案,提升整车动力性;在此基础上又实用新型了驱动轮兼顾转向的作用(全轮转向),有效的减小转弯半径;同时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可避免驱动轮在转向时因与其他零部件干涉迫使转向角设计过小的情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4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动车架
- 下一篇:一种可升降车载方舱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