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油发动机预热及排气热量回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3145.7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4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许祥胜;龙伟成;王凌峰;张德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心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087 | 分类号: | F02M31/087;F02M31/13;F01N5/02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油 发动机 预热 排气 热量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重油发动机预热及排气热量回收的装置,包括主排气管、副排气管、进气管以及将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副排气管衔接在一起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管贯穿或者紧贴所述预热装置,所述副排气管的进起口端与所述主排气管相连,所述主排气管内靠近所述进气口端设有一阀片,所述阀片能够改变所述主排气管中分流入所述副进气管的燃烧废气量,所述预热装置的热量来源为所述预热装置内部的加热元件和流经所述副排气管内的所述燃烧废气。所述装置能够提升进气管内的环境温度,被加热后的新鲜空气能够促进重油液滴的蒸发雾化,降低SMD,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CO,NOx,煤灰等不充分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油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重油发动机预热及排气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做功,需要将燃料通过喷嘴喷成颗粒度非常细的雾状,才能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燃烧效果。雾化燃料与空气混合气的形成质量,对于动tu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油与汽油相比,具有粘度大,挥发性弱,闪点高等特点,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重油的蒸发雾化效率远低于汽油,在点火时刻,重油的SMD(索特尔平均直径)过大,不利于重油在短时间内快速燃烧,造成燃烧不充分的情况,燃油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为了促进重油液滴的蒸发雾化,降低SMD,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CO,NO_x,煤灰等不充分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提出了在现有的发动机基础上做出来进一步的修改,加入预热装置,并对排气进行热量回收处理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部分回收排气道排出的高温燃烧废气的余热,用于加热进气管,被加热后的新鲜空气可以促进重油液滴的蒸发雾化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重油发动机预热及排气热量回收的装置,包括主排气管、副排气管、进气管以及将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副排气管衔接在一起的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管贯穿或者紧贴所述预热装置,所述副排气管的进气口端与所述主排气管相连,所述主排气管内靠近所述进气口端设有一阀片,所述阀片能够改变所述主排气管中分流入所述副进气管的燃烧废气量,所述预热装置的热量来源为所述预热装置内部的加热元件和流经所述副排气管内的所述燃烧废气。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排气管、所述副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预热装置所构成的整体呈对称结构。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副排气管贯穿所述预热装置。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热装置的横截面为哑铃结构,所述进气管紧贴所述哑铃结构的中部的大曲率侧。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热装置中部大曲率侧的曲率与所述进气管管道曲率相同。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进气管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预热装置中部大曲率侧与所述进气管接触,接触部分涂有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由有机硅化合物、碳化合物以及金属氧化物化合物构成。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电热丝。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阀片通过控制器调节转轴,转轴带动所述阀片发生角度偏移。
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排气管管径大于所述副排气管管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预热装置将进气管内的环境温度升高,使得进气得到了升温,促进重油液滴的蒸发雾化,降低SMD,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CO,NO_x,煤灰等不充分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心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心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3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