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接开关自锁后直流欠压保护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9827.2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0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戴永兵;钱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亮明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4 | 分类号: | H02H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通途佳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7 | 代理人: | 翁德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接 开关 直流 保护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接开关自锁后直流欠压保护控制器,包括开关、欠压监测电路、正反馈回路和放电控制回路,欠压监测电路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二极管组成;正反馈回路由第三电阻组成;放电控制回路由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组成。本实用新型既实现了电池类电源欠压保护功能,又实现了LED灯类欠压关断防震荡、微亮功能,不仅可以防止因过放或者其它因素造成的电池安全隐患,避免人员与作业对象的损伤,提高产品的用电安全性,而且可以节约能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用新型不使用逻辑控制芯片,只需几个晶体管和电阻即可实现其保护功能,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欠压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欠压保护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外接开关自锁后直流欠压保护控制器。
背景技术
有些特殊的直流电器设备,如锂电池电源、LED灯在使用时通常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在放电回路导通状态时,锂电池电源会出现欠压过放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电芯漏液燃烧起火的情况;
2、在电源接近欠压保护时,LED灯出现无法彻底关断、灯珠微亮、闪烁、反复点亮等现象;
上述这些情况不仅会对锂电池电源、LED灯等直流电器设备本身带来安全隐患,影响直流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外接开关自锁后直流欠压保护控制器,以满足需带欠压保护产品的用电安全需求,提高用电安全性,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外接开关自锁后直流欠压保护控制器,包括开关、欠压监测电路、正反馈回路和放电控制回路,且所述欠压监测电路、正反馈回路和所述放电控制回路均在不使用逻辑控制芯片条件下,使用分立器件而搭建成的;
所述欠压监测电路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二极管组成;所述正反馈回路由第三电阻组成;所述放电控制回路由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组成;
所述开关的一端连接输入端正极,所述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正极;
所述放电控制回路中,一方面,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与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栅极接在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源极与输出端负极连接,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漏极与所述输出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在所述输出端正极与所述输入端负极之间,形成对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控制回路;另一方面,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六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输入端负极之间,形成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回路;
在欠压监测电路中,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输出端正极与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
在正反馈回路中,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为N型MOS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型双极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NP型双极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亮明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亮明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9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温控灯温度数据采集表
- 下一篇:一种塑料粒子加工用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