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球囊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6650.0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3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祥;廉坤;高好考;陈根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中科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4 | 代理人: | 刘玲玲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穿刺 成功率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为同轴型OTW球囊导管,包括:外管、内管、球囊、显影环、尖端头、导管座和密封圈,其中,球囊扩张后远端张开的角度在120‑180度范围内,密封圈固定安装在导管座的近端,内管从密封圈的圆孔中穿过,内管可沿着轴向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导丝刺破血管内膜的动作更精准和有效,进而保证了球囊导管能够顺利进入血管真腔,使得进入夹层的导丝能够顺利的重新回到血管真腔,从而使既往治疗失败的病变成功开通,提高介入治疗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成功率,让更多的冠心病患者获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球囊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介入技术是在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手段,是指在影像医学(如X射线、超声、CT、MRI等)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直接利用人体原有孔道,将介入导管或其它介入式器械通过血管等人体腔道输送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造影、治疗或组织采集的方法。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u,简称PTA)属于介入技术之一,是指经皮穿刺后,将球囊导管、金属支架等器械通过血管输送至病变部位,对狭窄、闭塞的病变血管进行扩张等治疗,使其恢复畅通的一种非手术微创疗法。
现有的PTA球囊导管大多数是整体交换型(Over-The-Wire,简称OTW)球囊导管,没有海波管作为支撑,导管自身材质偏柔软。
按照导管的结构不同,OTW球囊导管又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同轴型:内管和外管同轴设置,具有圆形导丝腔及环状充盈腔;
(2)非同轴型:内管和外管非同轴设置,具有圆形导丝腔及月牙形充盈腔。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介入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同轴型OTW球囊导管是最常用的球囊导管。
现有的大部分同轴型OTW球囊导管,其球囊的结构都如图1所示,即球囊3扩张后,球囊3的远端向前凸出,近似呈锥形。
在我国,约15%-20%的冠心病患者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使用现有的球囊导管进行介入治疗时,由于球囊3的远端近似呈锥形,加之导管自身材质偏柔软,所以导丝在血管的闭塞处容易进入夹层而不能进入血管真腔,这是导致介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目前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率仅为70%-80%。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球囊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为同轴型OTW球囊导管,包括:外管、内管、球囊、显影环、尖端头和导管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其中:
外管和内管同轴设置,外管的近端与导管座的远端固定连接,外管的远端与球囊的近端固定连接;
球囊的远端与内管的远端固定连接,显影环套在内管上并且位于球囊内,尖端头安装在内管的远端,球囊扩张后远端张开的角度在120-180度范围内;
密封圈固定安装在导管座的近端,内管从密封圈的圆孔中穿过,内管可沿着轴向进行移动。
前述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前述球囊为顺应性球囊,在较低的压力下即可扩张,优选采用质地柔软的pebax或PU制成。
前述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前述尖端头的长度为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6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消毒隔离搬运车
- 下一篇:一种低糖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