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薄热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36139.0 | 申请日: | 2019-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生;贾志江;姚永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薄 热压 装置 | ||
1.一种变薄热压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导向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上模借助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下模对接,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形成第一热压工位和第二热压工位,所述第一热压工位包括第一转角部(1a),所述第二热压工位包括第二转角部(2a),所述第一转角部(1a)与所述第二转角部(2a)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转角部(1a)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转角部(2a)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成型冲头(1)和第二成型冲头(2),所述下模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模(3)和第二凹模(4),所述第一凹模(3)与所述第一成型冲头(1)相对应,所述第二凹模(4)与所述第二成型冲头(2)相对应,合模后所述第一成型冲头(1)和第一凹模(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热压工位,所述第二成型冲头(2)和第二凹模(4)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热压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冲头(1)在所述第一转角部(1a)位置处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二成型冲头(2)在所述第二转角部(2a)位置处设置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冲头(1)在所述第一转角部(1a)位置处为倒圆角,所述第二成型冲头(2)在所述第二转角部(2a)位置处为倒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冲头(1)在所述第一转角部(1a)的倒圆角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成型冲头(2)在所述第二转角部(2a)的倒圆角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角部(1a) 的倒圆角半径为1.5mm,第二转角部(2a)的倒圆角半径为0.2mm。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5)、上垫板(6)、上夹板(7)和上脱板(8),所述上垫板(6)和上夹板(7)借助第一销钉(9)与所述上模座(5)固定连接,所述上脱板(8)借助弹性件(10)与所述上模座(5)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7)和上脱板(8)上设置有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成型冲头(1)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所述第二成型冲头(2)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11)、下垫板(12)和下模板(13),所述下模板(13)和下垫板(12)借助第二销钉(18)固定于下模座(11)上,所述第一凹模(3)和第二凹模(4)设置于所述下模板(1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模(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加热线圈(14),所述第二凹模(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加热线圈(15),所述第一成型冲头(1)内设置有第三加热线圈(16),所述第二成型冲头(2)内设置有第四加热线圈(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61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更换的LED灯具
- 下一篇: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大理石切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