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提高光可调性的增亮膜组合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07851.8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8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植;赵成权;李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宝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调性 增亮膜 组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光可调性的增亮膜组合体,属于增亮膜组合体领域,一种可提高光可调性的增亮膜组合体,包括增亮膜组,增亮膜组包括第一增亮膜组和第二增亮膜组,第一增亮膜组和第二增亮膜组均包括基材和增亮膜,基材包括第二基材和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和第一基材相互远离的端面均连接有保护膜体,本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保护膜体的局部撕拉和整体撕拉,提高贴膜效果,将具有均匀pitch的增亮膜和具有可变pitch的增亮膜叠加在增亮膜薄膜上,从而将光的可调性极大化,只需要一次组合工艺即可,使用一张增亮膜组合体,使得复合膜的厚度变薄,又能缩短生产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及节省时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亮膜组合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提高光可调性的增亮膜组合体。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屏中,亮度是衡量液晶显示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提高亮度,液晶显示屏普遍采用了加增亮膜的做法。较常见的一种增亮膜为BEF(棱镜膜),棱镜膜具有三角形微结构,具有汇聚光源增加亮度的作用。
液晶显示屏一般包括液晶面板、扩散膜、增亮膜、背光模组。光线从背光模组发出,经过下扩散膜匀光,之后光线先后进入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出来的光线再进入上扩散膜进行匀光,最后光线打在液晶面板之上。扩散膜虽有匀光的作用,但是损耗了光线,通过两次的扩散膜之后,光线损耗较大。一般做法是取消液晶面板与增亮膜之间的上扩散膜,但是光线通过增亮膜直接穿透液晶面板时,会与液晶面板的偏光片产生干涉条纹。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501207.2提出了一种增亮膜和液晶面板的搭配组合结构,用于解决液晶显示屏的亮度问题和光学干涉问题。它包括扩散膜、下增亮膜、上增亮膜、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发光时,光线从扩散膜进入,依次通过扩散膜、下增亮膜、上增亮膜、液晶面板,上增亮膜、下增亮膜均为棱镜膜,上增亮膜和下增亮膜上下叠放;以液晶显示屏工作时,屏幕正对用户为参考,上增亮膜的棱镜条纹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下增亮膜的棱镜条纹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β,α为2°-4°,β-α=90°,适用于液晶电视。
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体一般使用两张增亮膜,即通过1张增亮膜+1张增亮膜的叠加,确保光的可调性,但是需要成本上的节约及产品的薄膜化。现有技术方案的缺点:光学薄膜的厚度过厚,制造工艺复杂,从而增加制造成本,加上光的可调性细微,因此还需要提高亮度,另外,其表面粘附的保护膜一般都是整体撕拉的,需要一次性完成贴膜工作,否则容易粘附灰尘,影响贴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光可调性的增亮膜组合体,它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保护膜体的局部撕拉和整体撕拉,提高贴膜效果,将具有均匀pitch的增亮膜和具有可变pitch的增亮膜叠加在增亮膜薄膜上,从而将光的可调性极大化,只需要一次组合工艺即可,使用一张增亮膜组合体,使得复合膜的厚度变薄,又能缩短生产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及节省时间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高光可调性的增亮膜组合体,包括增亮膜组,所述增亮膜组包括第一增亮膜组和第二增亮膜组,所述第一增亮膜组和第二增亮膜组均包括基材和增亮膜,所述基材包括第二基材和第一基材,所述第二基材、增亮膜和第一基材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基材和第一基材相互远离的端面均连接有保护膜体,本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保护膜体的局部撕拉和整体撕拉,提高贴膜效果,将具有均匀pitch的增亮膜和具有可变pitch的增亮膜叠加在增亮膜薄膜上,从而将光的可调性极大化,只需要一次组合工艺即可,使用一张增亮膜组合体,使得复合膜的厚度变薄,又能缩短生产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及节省时间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体包括多个保护膜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宝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常宝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7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降噪板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便于取料的半球形封头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