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磨材料成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06268.5 | 申请日: | 201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石永亮;付菁媛;李爽;刘浩;时彦林;张欣杰;刘丹;张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2F3/22 | 分类号: | B22F3/22;B22F3/04;B22F3/10;B22F1/00;C22C47/06;C22C47/14;C22C49/02;C22C101/1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祁静 |
| 地址: | 0500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材料 成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磨材料成型设备,涉及耐磨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振动台、筒体、底板、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筒体设置于振动台上;筒体的上部沿周向设有若干个气嘴;底板设置于筒体的底部且与筒体可拆卸连接;上固定板设置于筒体的顶部;下固定板与底板固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材料成型设备,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对碳纤维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通过注料器向筒体内注射浆料的形式以实现耐磨材料坯体的成型,气嘴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浆料落入筒体内的速度,振动台的振动作用便于保证浆料分布的均匀平整且使浆料中的磷片石墨趋于水平分布,提高浆料与碳纤维结合的牢固度,保证密实的成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耐磨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耐磨材料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铜和石墨制作的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磨、高强度及抗电弧侵蚀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发电机的电刷、电器开关的触头、电焊电极、刹车片材料以及轨道交通中的摩擦集电材料等,该材料是滑动电接触部件的主要耐磨材料。然而,由于石墨与铜的结合力较低,所以采用传统的技术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普遍存在力学性能差、孔隙率高、以及耐磨性差等缺点,难以达到良好的耐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材料成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耐磨材料力学性能差且耐磨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磨材料成型设备,包括振动台、筒体、底板、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振动台沿振动台的轴向振动;筒体沿轴向贯通且设置于振动台上,筒体上设有注料器;筒体的上部沿周向设有若干个贯穿筒体侧壁设置的气嘴,气嘴的开口向筒体的下方中心处倾斜;底板设置于筒体的底部且与筒体可拆卸连接;上固定板设置于筒体的顶部且用于固定碳纤维的上端;下固定板与底板固接且用于固定碳纤维的下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筒体包括上筒体以及位于上筒体下部且与上筒体可拆卸连接的下筒体,下筒体的内壁上还设有柔性套,柔性套的上端位于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柔性套的下端位于下筒体与底板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上筒体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向上拉紧上固定板的拉紧组件,拉紧组件包括设置于上筒体外壁上的基座以及下端与基座相连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上端与上固定板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下筒体的外周还套设有加热筒。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上筒体的下端外周设有第一法兰,下筒体的上端外周设有用于与第一法兰相连的第二法兰,柔性套的上端位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上固定板位于上筒体内,且上固定板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板,上筒体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与延伸板相对应且用于容纳延伸板的容纳孔,容纳孔的高度大于延伸板的厚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ABS材质构件。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底板上设有用于容纳下固定板的安装槽,底板与下固定板通过螺栓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注料器包括主轴垂直于上筒体的主轴设置的注料筒以及与注料筒滑动配合的推杆,注料筒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进料斗,进料斗位于靠近上筒体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注料筒与上筒体相连的一端设有锥形收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材料成型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材料成型设备,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对碳纤维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通过注料器向筒体内注射浆料的形式以实现耐磨材料坯体的成型,气嘴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浆料从上方进料斗落入筒体内的速度,振动台的振动作用便于保证浆料分布的均匀平整且使浆料中的磷片石墨趋于水平分布,提高浆料与碳纤维结合的牢固度,保证密实的成型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6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沉积的净浆输送用螺杆泵
- 下一篇:管道内行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