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脸识别核验头的防水防尘通风口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97008.6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6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常磊;陈胜;王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B01D46/1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谢新萍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核验 防水 防尘 通风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核验头的防水防尘通风口结构,面壳组件任意一侧侧壁上开有通风口,面壳组件对应具有通风口的侧壁上固定有具有后盖板,后盖板上开有通风口相适配的滤网孔,滤网孔内设有多孔防水滤网,面壳组件对应开有通风口的侧壁的内壁上固定有防水法兰,防水法兰沿其长度方向截面为L型的折弯件,折弯件包括上折板和下折板,上折板下端与下折板内侧端连接成一体、下折板外侧端则与多孔防水滤网相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设计的后盖板、多孔防水滤网和防水法兰,可阻挡从通风口溅入的雨水,避免对内部元器件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特征识别特别是人脸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核验头的防水防尘通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采用人脸识别的控制装置越来越多。目前,现行的室外人脸识别核验头,通常内置工控机。内置工控机后,则需要对人脸识别核验头进行进一步设计,保证工控机的散热,同时针对室外环境,存在雨水等侵蚀,对于人脸识别核验头来说,在保证通风防尘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防水防溅措施,避免雨水飞溅至核验头内部而导致内部元器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工控机通风散热,又可避免雨水侵蚀、水花飞溅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一种人脸识别核验头的防水防尘通风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脸识别核验头的防水防尘通风口结构,设置在人脸识别核验头上,所述的人脸识别核验头包括面壳组件和设置在面壳组件内的工控机,所述的面壳组件任意一侧侧壁上开有通风口,所述面壳组件对应具有通风口的侧壁上固定有具有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上开有通风口相适配的滤网孔,所述滤网孔内设有多孔防水滤网,所述的面壳组件对应开有通风口的侧壁的内壁上固定有防水法兰,所述防水法兰沿其长度方向截面为L型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包括上折板和下折板,所述上折板下端与下折板内侧端连接成一体、下折板外侧端则与多孔防水滤网相接。
在上述方案中,在面壳组件上设计通风口用于工控机的散热排放。而对应通风口造成的防水防尘需求则通过加装具有厚度的后盖板并在后盖板上设计多孔防水滤网,在面壳组件内壁设计防水法兰实现。具有厚度的后盖板,可增加溅水和灰尘进入到面壳组件的行程,增加进入难度,而多孔防水滤网则起到了良好的防尘防溅效果。即使有水从多孔防水滤网中溅入,渐入的水流也可被防水法兰收集,避免对面壳组件内部元器件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的通风口位于面壳组件相对与工控机工作识别人脸的后侧面上,且通风口位于后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水滤网与后盖板为不锈钢材质的一体结构,所述后盖板与面壳组件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起到良好的反溅作用,避免外部溅水通过通风口进入面壳组件,所述的下折板的上表面从内向外斜向下设置,且下折板外侧端的上表面不低于多孔防水滤网位于最下方的孔位置。如此设计,即使溅水从通风口通过多孔防水滤网溅入,水流进入面壳组件后,可被防水法兰阻挡,并在重力作用下沿防水法兰的下折板重新流向多孔防水滤网的孔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核验头的防水防尘通风口结构,结构设计合理,针对工控机的散热设计了通风孔,而为了提高防尘和防溅效果,设计后盖板和多孔防水滤网,并在面壳组件内壁设计防水法兰,可阻挡从通风口溅入的雨水,避免对内部元器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面壳组件 2、后盖板 3、通风口 4、多孔防水滤网 5、上折板 6、下折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7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测力球型支座
- 下一篇:开关结构、接线机构和LED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