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轴用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5027.7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8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苏军柱;王洋;符方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硅瑞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B65H5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4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轴用收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轴用收卷装置,涉及软轴收集设备,包括承重架,承重架上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收卷轮,安装架上设有驱动收卷轮绕X轴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承重架上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带动安装架绕Z轴转动,所述承重架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依次竖直穿设承重架和安装架,软轴穿过导向管绕在收卷轮上,收卷轮在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沿X轴转动实现对软轴的收卷,同时安装架在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沿Z轴转动,使得软轴收卷在收卷轮上的同时还可沿着收卷轮的轴向缠绕在收卷轮的表面上,最终将收卷轮表面全部均匀覆盖,使得收卷轮上能缠绕更多圈数的软轴,有效利用收卷轮,降低操作人员更换收卷轮的频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轴收集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软轴用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软轴生产完毕之后,由于软轴的原始长度很长,需要将软轴卷绕在收卷机构上,从而将软轴收集堆放。
软轴是有两部分组成,包括处于软轴内部的软轴芯线,软轴芯线的外表面设有外圈钢丝,外圈钢丝与软轴芯线紧密贴合,呈螺旋设置,在生产软轴时的操作工序一般是在制备好的软轴芯线外部缠绕外圈钢丝,从而形成软轴本体。然而软轴本体长时间缠绕在收卷机构的收卷轮上之后,软轴本体受力变形使得软轴本体储存形变应力,从收卷机构上取出软轴使用时,软轴本体内部的应力释放,使得软轴本身变得弯弯曲曲,另外,软轴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运动状态向收卷轮运动,且收卷轮在工作期间只会绕其轴线转动,导致软轴只会缠绕在收卷轮的部分位置,而收卷轮上的其他位置就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导致软轴无法均匀分布在收卷轮上,降低收卷轮的有效使用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实际收卷过程中软轴只会缠绕在收卷轮上部分位置,降低收卷轮的有效使用面积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轴用收卷装置,第一驱动件带动收卷轮转动,第二驱动件带动安装有收卷轮的安装架转动,使得收卷轮同时沿X轴和Z轴转动,将软轴均匀收卷在收卷轮表面,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软轴用收卷装置,包括承重架,所述承重架上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收卷轮,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驱动所述收卷轮绕X轴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承重架上安装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带动所述安装架绕Z轴转动,所述承重架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依次竖直穿设承重架和安装架,软轴穿过所述导向管绕在所述收卷轮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软轴缠绕在收卷轮上之后,收卷轮在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沿X轴转动实现对软轴的收卷,同时安装架在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沿Z轴转动,使得软轴收卷在收卷轮上的同时还可沿着收卷轮的轴向缠绕在收卷轮的表面上,最终将收卷轮表面全部均匀覆盖,使得收卷轮上能缠绕更多圈数的软轴,有效利用收卷轮,降低操作人员更换收卷轮的频率,另外,收卷轮绕自身轴线转动同时还绕Z轴转动,使得软轴也绕两个方向转动,消除软轴的外圈钢丝内部的形变应力,提高软轴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导向管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配合下,实现第二驱动电机匀速带动安装架转动,且主动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从而减小安装架的转动速度,使得软轴能慢速稳定地缠绕在收卷轮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整体呈“冂”字形,所述安装架的两开口端之间转动安装有所述收卷轮,所述导向管穿过所述安装架封闭段的中部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软轴穿过所述导向管后向缠绕在收卷轮的中部位置,之后收卷轮和安装架同时转动,使得软轴能向收卷轮的两端缠绕,实现软轴均匀分布在收卷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硅瑞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硅瑞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5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