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边防护状态检测及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4166.X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0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苍博;梁斌;康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丰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2 | 分类号: | G01V3/02;G01R31/54;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防 状态 检测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临边防护状态检测及报警装置,临边护栏由多组护栏隔挡而成,每组护栏由横杆及立杆固定连接而成;沿所有的立杆依次缠绕有铜丝线,铜丝线一端连接在检测模块的P1端口,铜丝线另一端连接在检测模块的P2端口,检测模块还与蓄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蓄电池供电,具有防拆除功能,当固定的检测模块被拆除,系统会发出报警;装置采用铜丝线断路检测原理,铜丝线将多块护栏连接,装置检测到临边护栏存在安全隐患,输出报警信号;一个检测模块可同时检测多片护栏的状态,适用于临边护栏的组件拼装结构,装置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自动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临边防护状态检测及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有很多临边洞口,比如建筑物边的阳台周边、基坑周边、还有施工过程中的电梯井周边。临边洞口是施工现场重要危险源之一,施工过程中,经常在临边洞口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安全事故,施工现场一般会在这些临边洞口临时加装安全护栏,防止人员靠近。但在实际生产过程,施工人员经常图方便,人为挪动护栏或倾翻,难以避免事故。
目前,出现了建筑工地临边护栏检测系统(电子围栏),是在临边安装红外对射系统,当有人员通过临边监控位置,如果红外线被遮挡,监测系统就会发出报警。但是,这种临边护栏检测系统不能检测临边护栏是否处于安装防护状态,只有当人越过危险临边才会产生报警,不能起到提前安全预防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边防护状态检测及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电子围栏系统不能检测临边护栏状态,不能实现对安全隐患提前报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边防护状态检测及报警装置,临边护栏由多组护栏隔挡而成,每组护栏由横杆及立杆固定连接而成;沿所有的立杆依次缠绕有铜丝线,铜丝线一端连接在检测模块的P1端口,铜丝线另一端连接在检测模块的P2端口,检测模块还与蓄电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临边防护状态检测及报警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ARM芯片,ARM芯片设置有供电端口,其中VCC端口与+3.3V电源连接,Vss端口接地;
ARM芯片还设置有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
ARM芯片的PB.0端口设置有报警控制电路,报警控制电路结构是,PB.0端口一路通过电阻R13接地,另一路通过电阻R14接入场效应管二的端口1中;场效应管二的端口2接地,场效应管二的端口3接入晶体管光耦二的端口2中;晶体管光耦二的端口1通过电阻R15与+3.3V电源连接,晶体管光耦二的端口3和端口4同时与蜂鸣器连接;
ARM芯片的PC.13端口和PA.0端口一起连接有断线检测电路,PC.13端口属于I/O输出端口,PA.0端口属于I/O输入端口,断线检测电路的结构是,PC.13端口一路通过电阻R6接地,另一路通过电阻R5接入场效应管三的端口1,场效应管三的端口2接地,场效应管三的端口3一路与场效应管一的端口1连接,场效应管三的端口3另一路通过电阻R7与场效应管一的端口2连接,场效应管一的端口2与+3.3V电源连接;场效应管一的端口3第一路通过电阻R10和电阻R11接地,场效应管一的端口3第二路接入低功率放大器的端口5中,低功率放大器的端口2直接接地,低功率放大器的端口3通过电阻R11接地,低功率放大器的端口1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连接,低功率放大器的端口4和三极管的输出端共同通过电阻R12接地,三极管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端称为P1端口;场效应管一的端口3第三路接入晶体管光耦一的端口1,晶体管光耦一的端口3直接接地,晶体管光耦一的端口2一路通过电容C4接地,晶体管光耦一的端口2另一路连接有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称为P2端口;晶体管光耦一的端口4通过电阻R2接入PA.0端口,晶体管光耦一的端口4另外通过电阻R3与+3.3V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丰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丰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4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荡器、锁相环以及雷达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路交通运输船舶防雾安装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