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热虹吸冷却效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8618.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2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春;赵蒙;肖光;王延峰;闫志强;赵慧;梁秀敏;陈景刚;王庄印;王东东;任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虹吸 冷却 效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热虹吸冷却效率的装置,主要包括:气氨冷凝器、冷凝液缓冲罐、节能管、油冷却器、变径管道、双U型管,其特征在于气氨冷凝器、冷凝液缓冲罐、油冷却器呈上下布置;节能管位于冷凝液缓冲罐中,节能管的高度为冷凝液缓冲罐直径的一半;节能管中间以上位置开设溢流孔,溢流孔呈上下、交错分布;油冷却器后安装变径管道和双U型管,变径管道有一定的变径比,双U型管下部“U型弯”安装导淋;油冷却器后的气氨输出管道经变径管道、双U型管后通过管道连接至气氨冷凝器气相进口。该专利降低了冷凝液在缓冲罐中的储存时间,减少了冷量损失,提高了冷却效率;冷凝液缓冲罐中液位无波动现象;冷凝液经油冷却器换热后,气氨中的杂质及时排出,提高了系统中气氨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热虹吸冷却效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热虹吸油冷却是目前制冷机组油路系统常用的油冷却方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通过与冷凝液换热达到降温冷却的效果。热虹吸的原理是在冷却系统中,利用冷凝液在气、液两相状态下,以密度不同形成的压力差为动力进行往复循环。目前对于冷凝液为液氨的热虹吸冷却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一)冷凝液在冷凝液缓冲罐中储存的时间较长,造成冷量损失,降低了冷却效率;(二)冷凝液在管壳式换热器与制冷机组油路系统中的油换热后,产生的气相进入冷凝液缓冲罐再通过管道连接至气氨冷凝器,因气相压力变化容易造成冷凝液缓冲罐液位波动,不利于冷凝液的流入和流出;(三)冷凝液在热虹吸冷却装置换热过程中夹带的杂质未及时排出,影响气氨的纯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热虹吸冷却效率的装置,可减少冷凝液在缓冲罐的停留时间,减少冷量损失,提高冷却效率,并可实现缓冲罐的液位稳定;同时提高气氨在冷却系统中的纯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热虹吸冷却效率的装置,主要包括:气氨冷凝器、冷凝液缓冲罐、冷凝液缓冲罐液位计、节能管、油冷却器、变径管道、双U型管。
所述气氨冷凝器,为双管程卧式容器,长为2000-3000mm、直径为1000-2000mm,底部两侧分别焊接高为150-200mm的梯形支撑。
更进一步的,气氨冷凝器壳程安装横截面为气氨冷凝器直径2/3的不锈钢折流挡板,折流挡板在气氨冷凝器壳程内上、下交错安装。
更进一步的,气氨冷凝器上、下两端分别开设两个直径为25-50mm的圆孔并焊接法兰。
更进一步的,气氨冷凝器右侧两个法兰用于连接循环水进、出管道,左侧上部法兰用于连接气氨管道,左侧下部法兰通过管道与冷凝液缓冲罐上部的法兰连接。
所述冷凝液缓冲罐,长为2000-3000mm、直径为1500-2000mm的卧式罐,底部两侧位置分别焊接高为150-200mm的梯形支撑。
更进一步的,冷凝液缓冲罐上部开设两个直径为25-50mm的圆孔并焊接法兰,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气氨冷凝器下部及气相进口法兰。
更进一步的,冷凝液缓冲罐下部中间位置开设直径25-50mm的圆孔,用于焊接底部带有法兰的节能管。
更进一步的,冷凝液缓冲罐通过节能管下部的法兰与油冷却器左侧的法兰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节能管,顶端焊接直径为25~50mm,厚度为5~10mm的不锈钢板。
更进一步的,节能管直径为25~50mm,长度为冷凝液缓冲罐直径的1/3~2/3。
更进一步的,在节能管中间位置以上部分开设直径为15~20mm的溢流孔,溢流孔的合计面积与节能管横截面积相等。
更进一步的,溢流孔在节能管上交错分布,并呈上、下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8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