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1276.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6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麦宇雄;舒开连;刘洋;李峰;李彬;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3/00 | 分类号: | B65G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集装箱码头 堆场 新型 综合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包括若干条纵向管沟(1)和若干条横向管沟(2),其特征在于,各纵向管沟(1)由沿纵向穿设在港区道路、集装箱拖车道和龙门吊轨道区域的纵向暗埋段(1a)和设置在集装箱堆场箱区与道路之间的安全区域内且连接相邻两段纵向暗埋段(1a)的若干纵向盖板段(1b)组成;
各横向管沟(2)由沿横向穿设在港区道路、集装箱拖车道和龙门吊轨道区域的横向暗埋段(2a)和设置在集装箱堆场箱区与道路之间的安全区域内且连接相邻两段横向暗埋段(2a)的若干横向盖板段(2b)组成;各纵向管沟(1)与各横向管沟(2)之间相互贯通组成网状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暗埋段(1a)和横向暗埋段(2a)均由设置在港区道路、集装箱拖车道和龙门吊轨道区域的管沟内底部的第一底板(1c)、设置在第一底板(1c)两侧的第一侧板(1d)以及设置在第一侧板(1d)顶端的第一顶板(1e)组成,第一底板(1c)、两块第一侧板(1d)和第一顶板(1e)构成环形封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盖板段(1b)由设置在集装箱堆场箱区与道路之间的安全区域内的管沟内底部且连接相邻两段纵向暗埋段(1a)上的第一底板(1c)的第二底板(1f)、设置在第二底板(1f)两侧的第二侧板(1g)、架设在第二侧板(1g)顶端的第二顶板(1h)、沿第二顶板(1h)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盖板(1i)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板(1h)上设置有与各第一盖板(1i)一一对应的第一环形隔水环(1j),各第一盖板(1i)可拆卸式设置在对应的第一环形隔水环(1j)开口部上端,第一环形隔水环(1j)的上端与路面之间的间距为25-35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盖板段(2b)由设置在集装箱堆场箱区与道路之间的安全区域内的管沟内底部且连接相邻两段横向暗埋段(2a)上的第一底板(1c)的第三底板(2c)、设置在第三底板(2c)两侧的第三侧板(2d)、架设在第三侧板(2d)顶端的第三顶板(2e)、沿第三顶板(2e)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盖板(2f)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顶板(2e)上设置有与各第二盖板(2f)一一对应的第二环形隔水环(2g),各第二盖板(2f)可拆卸式设置在对应的第二环形隔水环(2g)开口部上端,第二环形隔水环(2g)的上端与路面之间的间距为25-3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堆场的新型综合管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管沟(1)和横向管沟(2)的深度为1-3m,宽度为0.7-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12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