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支点纵臂式独立悬架减震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54744.3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3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宋宗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宗霖 |
| 主分类号: | B60G3/18 | 分类号: | B60G3/18;B60G15/00;B60G21/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陈晓辉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点 纵臂式 独立 悬架 减震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支点纵臂式独立悬架减震系统,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纵臂式独立悬架稳定性和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所述多支点纵臂式独立悬架减震系统包括左悬架主体和右悬架主体,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独立设置,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转动副,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副多支点连接在车辆底盘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耐用,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转动副与车辆底盘多支点连接的方式,能够优化受力形式,在保证一定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支点的转动减化掉车轮对于车辆底盘的震动,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支点纵臂式独立悬架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对不同路面的适用,人们开发了多种车辆悬架系统,现有的车辆悬架系统,有的采用非独立悬架,如板簧悬架与车辆底盘硬连接,虽然能够提高车辆的承载力,但是该种悬架对路面的反馈非常敏感,极大地影响了驾乘体验,因此该类悬架主要适用于重载货车;而现有的另一类车辆悬架系统,采用独立悬架或者半独立悬架,通过悬架与车辆底盘的软连接来提高车辆的舒适度。
现有的单纵臂式独立悬架,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车轮上下运动时,主销后倾角会产生较大变化,因此单纵臂式独立悬架通常适用于后悬架,而单纵臂式独立悬架做后悬架使用时,两侧的车轮不是各自独立于车身做弹性连接,而是通过后桥总成连接,两个单纵臂通过左右扭杆弹簧与后桥总成做弹性相连,采用该结构的车辆,车轮在受到横向冲击时轮距变化较大,车身容易左右摇晃,虽然具有一定的承载性,但是稳定性和舒适性较差;并且传统的单纵臂式独立悬架对材料要求较高,调校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支点纵臂式独立悬架减震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纵臂式独立悬架稳定性和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第一转动副从外到内依次为套筒、缓冲套管、金属内套和栓销,栓销能相对于金属内套转动,在连接紧固的基础上,一方面具有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耐磨,使用周期长久;鱼眼球头连杆能够连接左悬架主体和右悬架主体,增强横向强度,同时能够制约单侧车轮的纵向过度跳动,提高稳定性;悬架主体通过羊角与后车轮相连,适用于后悬架;后悬架主体上设置有减震弹簧,一方面能够较少震动,吸收车轮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对车辆整体起到了部分承载的作用;阻尼减震器配合减震弹簧,缓冲和吸收减震弹簧针对于车身带来的突变反应,拉平减震弹簧压缩与舒展的波峰曲线;后悬架主体上设置有双调节螺栓和双球头螺栓,用于调整后轮在本悬架系统中与路面的垂直度,校核过程方便快捷,便于后期维护,增强轮胎寿命;悬架主体通过转向节与前车轮相连,适用于前悬架;转向节的顶部设置有前减震总成,用于车辆减震;前悬架主体上设置有单球头螺母,提高自由度,便于车辆转向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支点纵臂式独立悬架减震系统,包括左悬架主体和右悬架主体,其中: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独立设置,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转动副,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副多支点连接在车辆底盘上。
优选地,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上均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镶嵌设置有缓冲套管,所述缓冲套管内镶嵌设置有金属内套,车辆底盘上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栓销穿过所述安装块和所述金属内套形成所述第一转动副。
优选地,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之间设置有鱼眼球头连杆,所述鱼眼球头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栓销与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相连。
优选地,所述左悬架主体连接设置有左羊角,所述左羊角与左后车轮相连,所述右悬架主体连接设置有右羊角,所述右羊角与右后车轮相连,所述左悬架主体和所述右悬架主体形成车辆后悬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宗霖,未经宋宗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4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氧发酵罐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调器制冷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