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54669.0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丁斌煊;张文杰;王艳如;汤焰钦;陈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新赵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48/38 | 分类号: | F16H48/3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叶蕊嘉 |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衬套 外挡圈 轴向 限位 结构 | ||
1.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包括内骨架、橡胶件和外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骨架外套有上下两个外挡圈,所述的外挡圈的两侧边缘延伸出挡环,所述的挡环的边缘设置有朝向另一个挡环的支臂,两个挡环的两个支臂相互抵靠,所述的橡胶件将所述的外挡圈、挡环、支臂都包裹在内,所述的外骨架两端缩口将挡环收在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环与上方的外挡圈连接为上挡环,所述的上挡环为向下倾斜设置的扇环形结构,两个上挡环一左一右衔接在外挡环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环与下方的外挡圈连接为下挡环,所述的下挡环为向上倾斜设置的扇环形结构,两个下挡环一左一右衔接在外挡环的外周且与上挡环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相互抵靠的两个支臂分为上支臂与下支臂,所述的上支臂的底面包括抵靠面、嵌入面或伸出面,所述的下支臂包括抵靠面、以及与嵌入面结构相适应的伸出面或是与伸出面结构相适应的嵌入面,所述的上支臂的抵靠面、下支臂的抵靠面接触连接,所述的嵌入面与伸出面均为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出面配合贴在嵌入面上,所述的嵌入面位于抵靠面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靠面、嵌入面、伸出面裸露在橡胶件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件包裹在内骨架外并填充了外挡圈与内骨架之间的间距,包裹在内骨架外的橡胶件与包裹在支臂外的橡胶件之间存在空间外挡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骨架的收口处的内壁为倾斜面与所述的挡环结构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骨架的两侧设置有内陷的凹陷结构,内陷结构与所述的支臂相互错开,所述的凹陷结构分为上行内凹面与下行内凹面,所述的橡胶件外周设置有多个条形的卡凸结构,所述的卡凸结构位于上行内凹面、下行内凹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衬套外挡圈轴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骨架内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新赵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建新赵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46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内毛刺清理可调式刀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锚拉式的基坑支护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