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伸缩式浮力调节浮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8138.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2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谭健;郭政;陈霆;冯永珺;张超飞;王茂刚;张玉龙;段梦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G8/14 | 分类号: | B63G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琳丽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浮力 调节 浮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伸缩式浮力调节浮筒,包括浮筒本体、伸缩装置、动力装置、皮囊、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伸缩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活动框架和导轨,固定框架与导轨相连,活动框架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上,皮囊套装于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外部,皮囊由弹性材质制成,活动框架来回滑动能够使皮囊体积发生变化,检测装置能够对水下设备所需浮力进行检测,检测装置和动力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式浮力调节浮筒,设置了伸缩装置,伸缩装置采用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的方式,活动框架在导轨上来回滑动,达到改变皮囊体积的目的,皮囊体积改变会改变水下设备的排水体积,进而改变水下设备受到的浮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作业设备及其周边配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伸缩式浮力调节浮筒。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浮力调节的水下作业工具,尤其是需要精准调节深度的,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传统的调节浮力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机械传动改变执行部件的位置来改变装置的体积,从而控制浮力;但是这种传动过程中需要机械自锁,维持装置体积不变,导致了整个装置的能量效率低下,浪费能量。并且在深海环境下提供高精度可往复浮力调节的技术尚未成熟,并且由于受重量和体积的限制,自身携带的能源极为有限,所以控制作业工具在深海往复升沉的过程中也是比较困难。
申请号为20141033876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力自调节浮筒,包括容积可变浮筒、液压推杆、深度检测装置和液压推杆控制装置,采用的是可折叠筒身,并无牢固的机械结构支撑来自深海的巨大压力,容易在浮力调节的过程中造成筒身破坏,或者因水压太大导致筒身无法伸展而不能实现浮力调节功能。申请号为20161014720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力调节装置,该技术方案系统结构复杂,装置设计可实现浮力调节有限,远不能达到深海浮力调节的要求,该方案中使用的旋转驱动是可以反转的,当外界压力过大时会使推箱端盖向内运动而达不到调节浮力的要求。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浮力调节浮筒的浮力调节能力不佳或易失效的现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式浮力调节浮筒,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浮力调节浮筒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伸缩式浮力调节浮筒,包括浮筒本体、伸缩装置、动力装置、皮囊、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活动框架和导轨,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导轨相连,所述活动框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活动框架传动相连,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活动框架来回滑动,所述皮囊套装于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活动框架外部,所述皮囊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活动框架来回滑动能够使所述皮囊体积发生变化,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对水下设备所需浮力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导轨、所述动力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浮筒本体上,所述导轨与所述活动框架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所述浮筒本体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支杆组件,所述支杆组件包括两根铰接相连的连杆,两根所述连杆呈X字形设置,两根所述连杆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杆的中点,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框架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框架铰接,两根所述连杆相对转动的轴线与所述浮筒本体的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活动框架之间设置两组所述支杆组件,两组所述支杆组件叠加设置,两组所述支杆组件之间设置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四根所述连杆铰接,所述加强杆的轴线与所述浮筒本体的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导轨的一端相连,所述活动框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所述支杆组件。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浮筒本体的两侧,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活动框架均为倒置的U形,所述导轨具有滑槽,所述固定框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轨相连,所述活动框架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8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