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顶内衬结构及车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23920.7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2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郑兴华;周磊;徐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 内衬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内衬结构及车顶结构,所述车顶内衬结构包括内衬板,所述内衬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顶蒸的凹陷部;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将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衬板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区域连接起来。车顶的内衬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顶蒸的凹陷部,能够保证顶蒸正常布置于车顶上。加强板将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衬板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区域连接起来,加强板用于增强凹陷部位置的强度,使得凹陷部不容易打折和出现折痕,提高车顶内衬的生产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车顶内衬结构及车顶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的需要避让顶蒸的车顶内衬容易因强度不够打折、生产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内衬结构及车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顶内衬装配在汽车车顶的内侧,覆盖整个汽车顶盖,作为汽车内饰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在有顶蒸需要布置在车顶内衬的情况下,需要在车顶内衬设计一个能够容纳整个顶蒸的凹型部,因顶蒸的尺寸较大,车顶内衬需要设计很大的凹陷部,有该凹陷部的车顶内衬存在缺陷主要有:
1)车顶内衬的此凹陷部区域强度较弱,导致车顶内衬的生产及装配困难。
2)在生产及装配过程中车顶内衬此凹陷部处容易打折,表面易出现折痕,导致零件外观质量差。
3)此种带凹陷部的车顶内衬合格率约80%,合格率低,零件成本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车顶内衬结构及车顶结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内衬结构及车顶结构,该车顶内衬结构及车顶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的需要避让顶蒸的车顶内衬容易因强度不够打折、生产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内衬结构,包括:
内衬板,所述内衬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顶蒸的凹陷部;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将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衬板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区域连接起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贴合于所述内衬板靠近所述顶蒸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沿所述内衬板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内衬板。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内衬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底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贴合于所述底面,所述第二加强部贴合于所述第二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和第三加强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三加强部贴合于所述内衬板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胶接于所述凹陷部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顶结构,所述车顶结构包括顶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顶蒸,以及如上所述的车顶内衬结构,所述内衬板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汽车底盘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车顶的内衬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顶蒸的凹陷部,能够保证顶蒸正常布置于车顶上。加强板将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衬板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区域连接起来,加强板用于增强凹陷部位置的强度,使得凹陷部不容易打折和出现折痕,提高车顶内衬的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3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传动轴安装结构及汽车
- 下一篇:后轮罩外板与侧围外板搭接结构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