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9714.9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9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华;贾瑞;张鲁兵;孙晓鹏;刘中秀;卢朋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2;F01M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赫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油 供油 管路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包括设置于油底壳内的供油管路,和设置于供油管路出油端的动力泵;供油管路包括预供油时,连通油底壳的第一供油液位的第一油路,和排脏油时,连通油底壳的第二供油液位的第二油路;第一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二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处于高液位的的第一油路导通时,动力泵将油底壳内上层润滑油抽送至发动机进行预供油,处于低液位的第二油路导通时,动力泵将位于油底壳底层杂质同步抽出,达到排脏油目的,通过在油底壳设置不同液位的供油管路,可同时优化预供油和排脏油的取油效果,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油供油管路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运行前,通过预供油泵抽取油底壳的润滑油,对发动机进行润滑。润滑油到达使用周期后,需要将油底壳中的润滑油泵送出去,达到排脏油的目的,以便于新润滑油的装入。
现有技术中,油底壳中预供油和排脏油均是通过同一管路进行润滑油抽送,预供油泵同时提供排脏油的除油动力,因此管路的布置需要同时考虑在预供油时,不会抽取到油底壳底部润滑油,造成含有杂质润滑油抽送到发动机,而在排脏油时,要尽量抽取底部润滑油,将润滑油中杂质全部排出。现有的管路布置结构难以达到两种取油效果的平衡,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油供油管路结构,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以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油供油管路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包括设置于油底壳内的供油管路,和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出油端的动力泵;
所述供油管路包括预供油时,连通所述油底壳的第一供油液位的第一油路,和排脏油时,连通所述油底壳的第二供油液位的第二油路;
所述第一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
优选地,在上述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中,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分别为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伸入端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的取油端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支路的取油端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优选地,在上述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中,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分别为供油电磁阀和排油电磁阀;还包括与所述动力泵、所述供油电磁阀和所述排油电磁阀电联,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油路或所述第二油路开闭的控制装置。
优选地,在上述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中,所述动力泵为电子机油泵。
优选地,在上述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中,所述供油管路为伸入所述油底壳底部的柔性管路,所述供油管路的伸入端设置有调节其高度升降的位置调节装置。
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机体和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机体底部的油底壳,所述油底壳上设置有抽取润滑油的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9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注塑模
- 下一篇:一种航道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