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辅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3519.7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普天;李稳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70 | 分类号: | B65H54/70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辅夹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辅夹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第一夹组包括转动件、转动夹杆和固定夹杆,固定夹杆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件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夹杆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端,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第二夹组包括夹持动力件、上夹杆和下夹杆;夹持动力件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持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夹持动力件控制上夹杆和下夹杆相互靠近或分离,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辅夹机构。
背景技术
线束加工时,需要将连接线与端子进行压接连接,由于连接线的初始长度较长,在与端子连接时,需将较长的连接线裁剪为合适长度的连接线,并对裁剪后连接线进行缠绕,以备与端子压接。
在对裁剪后连接线进行缠绕时,通常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缠绕,缠绕的过程中,连接线的尾部容易在牵引力作用下甩动,造成连接线的尾部损坏,甚至伤及生产人员。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研发出解决所述问题的双辅夹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辅夹机构,以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辅夹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
第一夹组包括转动件、转动夹杆和固定夹杆,固定夹杆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件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夹杆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端,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
第二夹组包括夹持动力件、上夹杆和下夹杆;夹持动力件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持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夹持动力件控制上夹杆和下夹杆相互靠近或分离,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辅夹机构,由于第一夹组的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同时,第二夹组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使得在缠绕连接线时,连接线的尾部被夹持在第一夹持空间和第二夹持空间中,有效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辅夹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转动件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与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相交设置。
进一步,转动件为旋转气缸,转动夹杆设置在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
进一步,夹持动力件为夹爪气缸,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爪气缸的夹爪上。
进一步,上夹杆和下夹杆其中一夹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片。
进一步,还包括导向杆,该导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夹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上夹杆和下夹杆的前端,而导向杆位于上夹杆和下夹杆的后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辅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辅夹机构的分解图。
标号说明
连接座1 第一夹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3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