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编码式童车助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9115.0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8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俊;吴受荫;张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景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B62K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说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0 | 代理人: | 孙树棠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 童车 助力 转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码式童车助力转向装置,转向控制装置包括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和编码转向驱动机构,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与编码转向驱动机构之间通过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童车的方向盘连接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相对于传统童车的转向控制方式,本实用新型编码式童车转向控制装置的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输出初始编码信号到编码转向驱动机构,编码转向驱动机构收集最终编码信号与初始编码信号相比较,当不相等时,编码转向驱动机构驱动童车转向机构启动转向直至所收集最终编码信号与初始编码信号相等为止,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与编码转向驱动机构两者并不直接接触机械配合,装配简单快捷,转向精确性高,寿命长,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码式童车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童车,是一种可供少年儿童玩耍的电动车,传统童车要实现转向时需依靠方向盘、连杆机构、转向机构三部分,使用者转动方向盘,方向盘通过连杆机构将动力传递到转向机构,转向机构最后使前轮倾斜转向,连杆机构在其中起传递驱动转向机构启动的作用,这种转向方式不足之处在于方向盘与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与转向机构之间是机械配合方式,装配复杂费时,对零部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运行时间久了容易磨损导致出现虚位,儿童还处于成长阶段力少遇到阻碍时难以转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信号控制的编码式童车转向控制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编码式童车助力转向装置,包括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和编码转向驱动机构, 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与编码转向驱动机构之间通过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童车的方向盘连接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输出初始编码信号到编码转向驱动机构,编码转向驱动机构驱动童车转向机构启动转向直至所收集最终编码信号与初始编码信号相等为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式童车转向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编码转向助力输出机构包括助力连接杆、助力壳体和安装在助力壳体内的转向件固定板、助力复位弹簧、助力编码盘、助力发射端线路板、助力接收端线路板,助力连接杆上端安装方向盘;而下端伸入助力壳体内安装转向件固定板,助力复位弹簧驱动转向件固定板转动时复位,转向件固定板底部固定安装助力编码盘,助力编码盘设有多个编码孔,助力编码盘位于助力发射端线路板与助力接收端线路板之间,助力发射端线路板底部设有红外线发射管,助力接收端线路板表面设有用于接收助力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出光线的红外线接收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式童车转向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助力壳体包括助力上壳和助力下壳,转向件固定板外侧设有限位筋条,助力上壳设有与限位筋条相配合弧形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式童车转向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助力下壳内壁设有第一凸柱,转向件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二凸柱,复位弹簧一端钩住助力下壳的第一凸柱;另一端钩住转向件固定板的第二凸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式童车转向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编码转向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转向壳体和安装在转向壳体内的齿轮组、转向编码盘、固定盘、转向发射端线路板、转向接收端线路板,电机输出轴伸入转向壳体内通过齿轮组驱动转向编码盘、固定盘同步转动,固定盘固定安装有转向拨杆,转向拨杆从转向壳体中伸出,转向编码盘设有多个编码孔,转向编码盘位于转向发射端线路板与转向接收端线路板之间,转向发射端线路板底部设有红外线发射管,转向接收端线路板表面设有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出光线的红外线接收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式童车转向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一齿轮固定安装于电机输出轴,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同轴心固定连接一体,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同轴心固定连接一体,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第六齿轮与第七齿轮同轴心固定连接一体,第七齿轮啮合第八齿轮,第八齿轮带动转向编码盘、固定盘同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景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景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9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
- 下一篇:一种物流运输自动行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