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9288.4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6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宁;刘杨彬;李彦良;邱飞;彭栋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42;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71;B60L50/60;B60L58/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以及 车辆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组(111),所述电芯组(111)为多个;
壳体(112),所述壳体(112)限定出容纳多个所述电芯组(111)的安装空间,
所述壳体(112)内部和/或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加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2)内设置有将多个所述电芯组(111)间隔开的多个挡板(114),所述壳体(112)上设置有彼此正对的端板(113),至少部分所述端板(113)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件(1133),和/或至少部分所述挡板(114)上设置有第二加热件(11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组(111)中的至少一个可选择地替换成电芯假体(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芯组(111)包括:
多个电芯本体(1111),每个所述电芯本体(1111)上具有连接极耳(1112);
汇流排(1113),所述汇流排(1113)包括:汇流板(11131)和多个连接板(11132),多个所述连接板(11132)设置在所述汇流板(11131)上且多个连接板(11132)与多个所述电芯本体(1111)的同极连接极耳(111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板(11132)设置在所述汇流板(11131)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中的至少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11131)相对于多个所述连接板(11132)向外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111)还包括:支撑板(1114),所述支撑板(1114)适于固定所述汇流排(1113)且所述支撑板(1114)上设置有供多个所述电芯本体(1111)的连接极耳(1112)穿过的连接极耳(1112)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2)包括:
底板(116),具有彼此正对的两个第一侧边和彼此正对的两个第二侧边;
两个端板(11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边上且向上延伸;
第一侧板(118)和第二侧板(119),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边上;
顶板(117),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113)的上端、所述第一侧板(118)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板(119)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侧板(118)为塑料件,所述第一侧板(118)与多个所述汇流排(1113)正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支架(120),所述固定支架(120)设置在所述壳体(112)内且与所述第一侧板(118)正对,所述固定支架(120)上设置有多个跨接铜排安装位跨接铜排安装位(121),相邻的两个所述跨接铜排安装位跨接铜排安装位(121)之间设置有电气隔离件(122);
跨接铜排(130),所述跨接铜排(130)为多个且每个所述跨接铜排(130)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跨接铜排安装位跨接铜排安装位(1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20)包括:支架本体(123),所述支架本体(123)与模组本体(110)的侧板正对,所述支架本体(123)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跨接铜排(130);延伸部(124),所述延伸部(124)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23)的上端且朝向所述模组本体(110)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模组本体(110)的顶板(117)卡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92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