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3116.1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7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丁飞;高志辉;董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H01Q1/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船舶 交通管理 系统 雷达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天线,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骨架组件、极化格栅、波导和翼板组件;所述极化格栅和翼板组件均通过骨架组件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波导、翼板组件和馈电网络均设置在极化格栅上,所述波导与馈电网络连接;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和底板,在沿顶板和底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防风罩和天线罩,在沿顶板和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均设有侧板;所述骨架组件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极化格栅和波导设置在靠近防风罩的位置处,所述翼板组件设置在靠近天线罩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结构精简的优点,保障了雷达天线对观测区域的扫描速度,提高了雷达天线的工作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电子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传统的船舶交通管理手段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为此,国内各大中型港口的海事部门都引进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VesselTraffic Service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是综合性的海事管理和服务平台,承担了信息服务、助航服务、交通组织等多种职能,在促进中国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船舶交通事故、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维持良好的水上交通秩序、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水域环境污染和协调应急搜救行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雷达子系统作为VTS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交通监视及对船舶运动等大量信息搜集的主要手段。它具有较高的实时目标探测能力,能够可靠、精确的对海(水)面船只以及贴近海(水)面移动的小、慢目标(如小艇、无人船等)进行全天候的探测感知、目标追踪及视频取证,以完成场面自动监控警戒及船舶交通安全管理等任务,是现代海岸边防、海上缉私、港口或内河船舶交通管理、水下通信光缆路径水域监视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监测装备。雷达天线作为雷达子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其本身的结构精度、强度、安全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其应用主要面对港口环境,还需具备高抗风能力和高防护性能等特性。
在雷达领域,雷达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是雷达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保证雷达的优良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精巧的结构设计是雷达性能和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的雷达天线的箱体都采用筋板框架结构,其结构形式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重量较重且尺寸较大,往往会对雷达天线的高速旋转产生影响,进而使得雷达天线对观测区域的扫描速度变慢,另外还致使能源消耗及制造成本较高,给天线维护及改造升级工作增加了困难。随着水域流量的不断增多,水域各类船只的有效管理要求日益突出,对雷达天线各项性能指标尤其是箱体的外形尺寸、重量、风载荷作用面积等技术指标要求愈加提高,传统雷达天线结构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水域场面监控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天线,其具有重量轻、结构精简的优点,保障了雷达天线对观测区域的扫描速度,提高了雷达天线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天线,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骨架组件、极化格栅、波导和翼板组件;所述极化格栅和翼板组件均通过骨架组件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波导、翼板组件和馈电网络均设置在极化格栅上,所述波导与馈电网络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和底板,在沿顶板和底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防风罩和天线罩,在沿顶板和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均设有侧板;所述骨架组件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极化格栅和波导设置在靠近防风罩的位置处,所述翼板组件设置在靠近天线罩的位置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骨架组件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工字梁Ⅰ、工字梁Ⅱ和上下对称设置的Z型件Ⅰ、Z型件Ⅱ;所述工字梁Ⅰ的一端和Z型件Ⅰ的一端均固定在顶板上,且Z型件Ⅰ的另一端固定在靠近工字梁Ⅰ的另一端的位置处;所述工字梁Ⅱ的一端和Z型件Ⅱ的一端均固定在底板上,且Z型件Ⅱ的另一端固定在靠近工字梁Ⅱ的另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翼板组件靠近天线罩的一端分别固定在Z型件Ⅰ和Z型件Ⅱ上;所述极化格栅分别固定在工字梁Ⅰ远离顶板和工字梁Ⅱ远离底板的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31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脱螺丝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亚麻籽油检测用快速抽检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