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停泊充电对接定位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4867.7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1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薛凯文;刘崇锋;许若愚;张连鑫;刘恒利;钱辉环;林天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B60L53/37 | 分类号: | B60L53/37;B60L5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6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停泊 充电 对接 定位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停泊充电对接定位系统装置,包括伸缩杆、柔性对接装置;所述的伸缩杆至少由两节套筒组成,每节套筒末端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所述的柔性对接装置为柔性线缆,柔性线缆末端设有充电接口和充电导线的接口。可以动态的调整随水面涨落,而引起的船体升高或降低造成的充电口位置变化;柔性的对接装置可以避免船体随水、浪等造成的刚体冲击。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停泊充电对接,尤其是指一种扰动环境下船舶停泊充电对接定位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船舶停泊充电对接是将停泊船舶限制到指定区域,采用吸盘、抓取、提升固定等方式,将船舶进行固定,然后进行对接。但该方法,需要有吸盘、抓取装置,提升固定装置等的建设。且当浪高变化导致船体随水面升高时,需要重新调整吸盘等的安装。还有就是利用机械臂,控制机械臂运动到指定的位置。但是对于风浪等的扰动,很容易造成刚性机械臂的冲击,破坏机械臂。且精度比较高的机械臂价格高昂,工作时仍需要考虑防水等条件,对实际应用造成比较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扰动环境下船舶停泊充电对接定位方法,即旨在解决提升固定装置、重新调整吸盘、防止机械臂破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动环境下船舶停泊充电对接定位系统装置,包括伸缩杆、柔性对接装置;所述的伸缩杆至少由两节套筒组成,每节套筒末端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所述的柔性对接装置为柔性线缆,柔性线缆末端设有充电接口和充电导线的接口。
进一步地,包括XY移动桁架,所述的XY移动桁架在矩形架内呈十字交叉;XY移动桁架连接着伸缩杆。
进一步地,包括视觉定位装置,所述的视觉定位装置在XY移动桁架下表面固定着。
进一步地,所述的视觉定位装置为相机。
进一步地,包括卷扬机构,所述的卷扬机构连接柔性线缆,柔性线缆在伸缩杆里,柔性线缆通过伸缩杆与末端的柔性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卷扬机构固定的在XY移动桁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杆是由三节级联套筒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杆上导向限位装置至少由两组导向孔所组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动态的调整随水面涨落,而引起的船体升高或降低造成的充电口位置变化;柔性的对接装置可以避免船体随水、浪等造成的刚体冲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图1本实用新型的视觉定位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移动机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装置框架图。
1-柔性末端装置;2-伸缩杆;3-XY移动桁架;4-卷扬机构;5-视觉定位装置;6-伸缩杆导向限位装置;7-视角;8-船舶。
8-船舶完全进入5-视觉定位装置7-视角中,3-XY移动桁架开始移动到8-船舶位置处,4-卷扬机构开始控制2-伸缩杆并释放柔性线缆,1-柔性末端装置随线缆一同释放且开始对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包括伸缩杆、柔性对接装置;所述的伸缩杆至少由两节套筒组成,每节套筒末端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所述的柔性对接装置为柔性线缆,柔性线缆末端设有充电接口和充电导线的接口。可以动态的调整随水面涨落,而引起的船体升高或降低造成的充电口位置变化;柔性的对接装置可以避免船体随水、浪等造成的刚体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经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48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亚克力板材
- 下一篇:一种轨道表面缺陷智能在线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