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1846.1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8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月;王贵宾;阮国荣;陈景辉;聂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富路勇士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2D21/02;B62D21/09;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左建华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前纵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该车身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前段本体、前纵梁后段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为型材,连接件为钣金件。该车身前纵梁结构,使用型材与钣金件结合的结构形式,减少了模具开发,且型钢表面为平面结构,有利于与车身骨架进行焊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在型材表面增加吸能孔,结构易于实现,可以有效吸收车身正碰产生的能量满足车身碰撞试验,提高汽车整体体验效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车身前纵梁是将冲压得到的钣金件结构通过焊接形成腔体,虽然此类结构设计可满足设计要求,但钣金件搭接面等位置模具费用较高;其次,钣金件结构的纵梁前后段与连接件之间的搭接面不利于焊接;再次,传统结构的纵梁与副车架连接时需焊接加强板进行固定,降低了固定孔位置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与车身骨架进行焊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的车身前纵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包括:
前纵梁前段本体,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为型材;
前纵梁后段本体,所述前纵梁后段本体为型材;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钣金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前纵梁前段本体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上开设有吸能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前端面设有前防撞梁连接法兰;
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的底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的底部分别焊接有副车架第一连接片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
所述前纵梁前段本体的上部、连接件、前纵梁后段本体的中部和前纵梁后段本体的后部分别设有车身骨架第一焊接区、车身骨架第二焊接区、车身骨架第三焊接区和车身骨架第四焊接区。
进一步的,所述副车架通过螺栓与副车架第一连接片和副车架第二连接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通过螺栓与前防撞梁连接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车身前纵梁结构焊接在车身骨架本体上,这样可以将副车架总车身前舱下部总成与车身骨架本体进行连接,
与传统汽车纵梁全部为冲压结构相比,本申请车身前纵梁结构使用型材与钣金件结合的结构形式,减少了模具开发,且型钢表面为平面结构,有利于与车身骨架进行焊接;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在型材表面增加吸能孔,结构易于实现,可以有效吸收车身正碰产生的能量满足车身碰撞试验,提高汽车整体体验效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纵梁前段本体,2、前纵梁后段本体,3、连接件,4、前防撞梁连接法兰,5、副车架第一连接片,6、副车架第二连接片,7、车身骨架第一焊接区,8、车身骨架第二焊接区,9、车身骨架第三焊接区,10、车身骨架第四焊接区,11、吸能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富路勇士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富路勇士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1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玻璃回流塔盘
- 下一篇:一种骨架式车身的车顶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