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体编织设备的引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1982.5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龙;张立泉;王再勇;李超;唐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27 | 分类号: | D03D47/27;D03D47/38;D03D49/7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编织 设备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体编织设备的引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夹持装置、选纬器、剪切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电磁阀、传感器、PLC控制器和触摸屏;电机、电磁阀、传感器和触摸屏均电连接于PLC控制器;电机包括用于驱动夹持器升降的升降电机、用于驱动夹持器向第二侧板方向前进或后退的传动电机、连接于选纬器的选纬电机和连接于剪切器的剪切电机;电磁阀包括夹持电磁阀、剪切电磁阀、选纬电磁阀和横向摆动气缸电磁阀;所述传感器包括夹持器开口检测传感器、剪切器下降到位检测传感器、横向摆动气缸左位检测传感器和横向摆动气缸右位检测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体编织设备的引纬机构。
背景技术
高性能预制体编织技术在国际上还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国内技术和设备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在高性能预制体编织过程中,主要是靠人工引纬,过多的人工参与,产品稳定性差;
鉴于此,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预制体编织设备的引纬机构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预制体编织设备的引纬机构,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体编织设备的引纬机构,包括支架、夹持装置、选纬器、剪切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两块分别设于底板两侧且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设于底板前侧的第一侧板和设于底板后侧的第二侧板;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器和夹持器移动机构,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设于第一侧板上,所述夹持器一端连接于夹持器移动机构,所述夹持器另一端向第二侧板方向延伸;所述选纬器和剪切器设于第二侧板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电磁阀、传感器、PLC控制器和触摸屏;所述电机、电磁阀、传感器和触摸屏均电连接于PLC控制器;所述电机包括用于驱动夹持器升降的升降电机、用于驱动夹持器向第二侧板方向前进或后退的传动电机、连接于选纬器的选纬电机和连接于剪切器的剪切电机;所述电磁阀包括电连接于夹持器的夹持电磁阀、电连接于剪切器的剪切电磁阀、电连接于选纬器的选纬电磁阀和电连接于横向摆动气缸的横向摆动气缸电磁阀;所述传感器包括夹持器开口检测传感器、剪切器下降到位检测传感器、横向摆动气缸左位检测传感器和横向摆动气缸右位检测传感器。
按以上方案,所述夹持器包括剑杆、夹头和连接于夹头的夹头气缸,夹头气缸安装于剑杆内部,夹头安装于剑杆靠近第二侧板的一端。
按以上方案,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轴、竖杆、横向摆动气缸、底座、导轨、连接座、丝杆升降机、安装座、传送带和传动齿轮;所述固定轴设于第一侧板外侧,所述竖杆底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轴且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横向摆动气缸设于第一侧板外侧且横向摆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于竖杆中部用于带动竖杆相对于固定轴横向摆动;所述底座连接于竖杆上端,所述导轨竖向设于所述底座外侧,所述连接座滑动连接于导轨,所述丝杆升降机的输出端连接于连接座底部用于带动连接座在导轨上竖向滑动;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于连接座外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外侧设有传送带,所述夹持器固定连接于传送带上表面,所述传动电机设于连接座上且传动电机输出轴连接于传送齿轮用于带动夹持器向第二侧板方向前进或后退;采用升降电机结合丝杆升降机取代了凸轮升降装置,更有利于控制升降高度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按以上方案,所述选纬器包括多个纬纱气缸,多个纬纱气缸按照圆弧的方式排布成扇形,多个纬纱气缸连接的圆心连接于选纬电机的电机轴;所述选纬电磁阀的数量与选纬器的纬纱气缸数量相对应。
按以上方案,所述剪切器包括剪切气缸和连接于剪切气缸用于切断纱线的剪切刀片。
按以上方案,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夹持器零点检测传感器、选纬器零点检测传感器和升降电机零点检测传感器。
按以上方案,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汇川H3U-3232MT-X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1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